初中物理分小组分层次教学随笔

2019-11-30   来源:中学教学随笔

  初中的物理大家是否觉得有难度?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学随笔吧。

  初中物理分小组分层次教学随笔【第一篇】:教学随笔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每一个人都应当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以解决自身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会决策中遇到的问题,为自己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科学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把少数人培养成科学家,而是要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的人。科学探究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刚接触探究性教学的教师易产生这样的观点:科学探究注重学生方法的学习、过程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其思维习惯的养成,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就要教师讲得少,学生做得多,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改思想,这样教师就得到了解放,比以前更轻松了,但是实恰是相反。以我自身的感受以及听课学习的经历,就曾经听过同一章节《力》两个不同的课例的一些教学过程与方法,暂且定义为传统模式与探究式教学课例。并针对这两个课例做了比较。

  表1 传统教学与探究性教学比较


  传统教学

  探究性教学


  活动前

  教师只要花很少的时间去准备尺、橡皮筋、气球就完成了力能改变物体形状的教学任务,也进行了课本上的实验。

  教师除要准备酒瓶、水、玻璃管、带孔试管塞外,课前还要花不少时间去亲身尝试实验,因为有些实验没有现成的教学设备,只有自己利用瓶瓶罐罐做,清楚记得当时笔者为了完成该实验,课前花了很长时间,进行了多次实验。


  活动中

  教师只做几个软质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的实验,对于学生提得硬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有没有形变,教师也只是用“形变太小,我们看不到”来回答。

  教师要想方设法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他们的思维,还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适当给予一些建议,这个建议的度教师也要把握好。可以说活动中教师虽是“配角”但不轻松。

  活动后

  教师只停留在课本原有的知识上,并没有进行延伸。

  教师不但总结了原有的科学知识,还联系生活实际引发了学生的创造性,进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从整个探究过程来看,教师虽然是“引路人”,但路怎么引,引的好与坏,需要教师付出更多,身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比以前更重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导与引的作用──导演角色

  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理解掌握一些探究的方法,特别是探究活动中指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可训练学生根据问题情景,对不同现象进行比较,利用创造学习技法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猜想和假设,可按思维过程(实验观察、归纳分析、形成假说),按日常的经验(直觉感受),按科学方法(逆反、类比);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设计实验,可按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几个量的关系)、等量转换法(无法直接测量的量)、比较法(定性研究两个问题)来研究。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会大幅度提高。

  二.重视教师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参与和示范作用──演员角色

  要做好探究性学习中的参与活动,应本着像学生一样“求知”的心态融入学习小组之中,不要轻易说结论性的语言,不要露出批判性的表情,挂在嘴边的话语应该是“你认为呢”“可能吧”“试试看”“我也想知道”。另外需指出的是,在学生用语言描述、归纳物理现象结论或规律时,往往出现不够科学、严密的情况,有些教师十分担心和忧虑,这其实是很正常的,学生毕竟知识的贮备和理论高度不够,这时教师的语言描述的示范性应起到作用。在实践中开始阶段多纠正、多示范一点儿,到学生表达能力整体提高以后就少讲一些。

  三.重视教师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资源调配作用──道具角色

  科学探究活动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已有目共睹。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丰富的硬件器材,探究如何进行下去?农村初中学校里的实验室器材太少,这探究真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出现课堂上一些探究性学习活动被改为讲授课形式的局面。毋庸讳言,探究即要“究”,必须要做实验,而现在的实验室配备的器材相对还比较匮乏,该怎么办呢?新课程标准提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一个崭新而又重要的课题……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主动对教学设施、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进行筛选、配备,而不是等、靠、要。

  在科学探究的初级阶段,老师的任务不是减轻,反而更加重了。教师要多进行科学探究的研究,同时在实践中对相关的科学探究进行更多操作,借此对学生进行更合理的引与导。

  初中物理分小组分层次教学随笔【第二篇】:教学随笔

  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唯一的知识来源就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的生活来开展,教师要抓住时机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顺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例如:在讲电学的时候,可以问为什么鸟儿站在高压电线上不会触电,我们人能不能接触高压电线?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为下一步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要“敢放”“能收”。新课改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充分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去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

  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也是现实生活和物理学习的一部分。我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实验的时候,连最不学习的一些学生也会目不转睛的看着实验。物理教材中有许多学生实验及有趣的小实验,既生动又形象,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过程中获得与概念、规律相联系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有趣的小实验更能发挥这种作用,激发他们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让教学内容事先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授浮力时,可让学生结合自己游泳的经历来说出浮力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等等,这样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同时,了解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总之,物理知识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初中物理分小组分层次教学随笔【第三篇】:教学随笔

  下面,分别从不同的几个侧面谈谈某个教学环节中,如何实施班内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分层要求

  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从三个纬度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与学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达标的喜悦。在具体制定达标要求时,要注意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要分为三个层次提出要求。对于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的“识记与简单应用”、 “经历过程”“情感体验”部分,必须要求每个学生都达标;而对于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解、应用”、“实验探究”部分,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设置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类别的学生分别达成不同的目标。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

  (1)在直线运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主要是理论探究,要求各类学生独立完成探究任务;

  (2)在曲线运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需要用到极限的思想和微分的观念,要求将前面学习的方法迁移过来,这对A类学生来说需要启发引导,而B类学生在同学的帮助下能够完成目标、C类学生则完全可以独立完成任务;

  (3)在有弹性势能存在的情景下,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顶峰,C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若有充足的时间,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可以达成目标;但A 、B类学生很难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教材对这一部分不做要求。教师可将第三个探究目标目标放在课后作为“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展开探究活动,在小范围内展示成果。

  2、教学活动分层设计

  要分层次教学,必须做到心中有书、心中有人,心中有法,才能因材施教,才能做到精心策划学生的学习活动,用心设计思考问题,推敲教学细节,优化教学程序,预想教学效果,选定最优教学方案。学生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为了开发利用这种差异资源,要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种研究学习的氛围。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案导学”等教学方法,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阅读思考,自己观察发现,自己生成问题,之后自主学习探究,自主归纳总结,形成学习成果,自行解决部分问题,教师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所谓所谓合作学习,是在班级制度下建立合作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同学间相互帮助、相互影响、相互启迪、相互相互评价、相互检查、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相互制约,共同发展。教师则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调度者、帮助者。

  这种结构突出学生自己探究知识,注重学生独立钻研与合作研讨,有利于表现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其个性特长。它遵循科学家探究未知领域知识的途径,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其教学程序为“编制学案—创造情境一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质疑点拨—反馈练习——总结反思”。在这种结构中,学生是探索与讨论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 “设计者”、“引导者”、“帮助者”。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各自依照不同层次的导学案,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自主生成新问题、自主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由于学案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置问题、分层要求,因而学生不会因为基础差反应慢、跟不上步阀而失去学习的信心。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内都有A、B、C不同层次的学员,他们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相互展示、共同探讨、共同提高,A(B)层学生虚心向B(C)层学生请教,B(C)层学生借机展示自己的才华,俨然就是小助教。这种互动讨论式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团队精神、交际能力与合作意识,而且有效发挥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各方面的潜能,有效解决了A生“吃不了”C生“吃不饱”的问题。

  在 分层次课堂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通过互助合作,适当的组间竞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尊重、协作进取的精神,不仅能提高差生的学习质量,也能使优生知识得到巩固,还能进一步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增强学习气氛。分层次教学使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受基础弱的学生的拖累,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给他们帮助差生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基础差的学生可受到老师、同学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消除厌学情绪,学习热潮居高不下。这样可以把机会最大限度地让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力求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例如:(1)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各类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过程。

  例如:“等温变化”通过生活实例“爆胎”“热气球”;小实验“吹起球比赛”(其中一球塞进瓶内)等活动一方面激活了课堂,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皆物理,以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如:“摩擦力” 教学中

  小实验:“竹筷与钢筷夹球比赛”(钢筷是光滑的);

  小课题:“没有摩擦的世界是怎样的?”;

  小课题:“如何测量最大静摩擦力?”(留迹法)。

  在众多学生中,有的学生考试成绩不行,但观察生活的能力、操作技能较高,在这些活动中,他们兴致勃勃,积极参与,时常展露自己的一技之长,由此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激励着自己向更高目标奋进。

  (2)设计丰富多彩的探究学习活动,教师因势利导,各类学生各尽其能各有所获。

  案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探究活动有:观察分析生活实例,利用控制变量法通过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取证分析、验证猜想、评估交流等探究过程。其 中对控制变量法,定性猜想;测量物体的质量等,各类学生都能达成目标。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定量探究,只有高层学生才有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这一目标。在方案与装置确定后,各类学生合作分共完成实验。

  初中物理分小组分层次教学随笔【第四篇】:教学随笔

  任教初中物理多年,在过去的教学中,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后,我们普遍感到压力,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来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和学习中解放出来,给他们更大的个人发展空间。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以前教材中偏难,偏旧,没用的东西不少,而现在有用的有价值,有用的内容多了,并且在教学中能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过去老师讲,学生被动的听,效果不理想。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也有经常被学生难住的现象。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现在学生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鼓励的话多了,比以前和蔼可亲了,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经常做家庭小实验,上网查资料,学生学习比以前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也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

  初中物理分小组分层次教学随笔【第五篇】:教学随笔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尚未体现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价值观的物理课程重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强调接受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强调统一性,忽视地区差异和学生个性差异,难以适应各地学生发展多样性的需求,因此物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做了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的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二、终身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程度极高的自然学科,它要求物理教师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在专业素养方面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新课程对物理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己。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不断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新课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张通过物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物理教师在人文素养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学习人类社会丰富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新课程对物理教师还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

  在新课程内容框架下,绝大多数教师由于知识的综合性与前瞻性不足,难以独自很好地完成对学生课题的所有指导工作,要求教师之间必须建立起协作的工作思想。从仅仅关注本学科走向关注其他相关学科,从习惯于孤芳自赏到学会欣赏其他教师的工作和能力,从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到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

  在新形势下,教师第一次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将终身学习内化为自学行为,时刻保持学习、研究、反思、发现、探究、创新及总结的态度,力求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现代化信息素质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为本,创新教学模式

  俗话说: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获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能单*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涉及知识、教师和学生三大要素,教与学是一个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应明确教学过程的复杂性,综合三大要素,权衡利弊,博采众法之长,灵活选择教学方法。既要改革创新,又要着眼实际,积极参与创设启发式、开放式、范例式、合作式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开发并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推进教学进程与实现教学效果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在授课中重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讲授,结合介绍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趣闻和物理史料,让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体会物理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作用;善于对比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引发认知冲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引导学生寻找当前问题与自己已有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强化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最后还应通过比较、分类、类比、归纳演绎和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向学生展示知识的来龙去脉,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学启于思,思启于问”。在新课标下的课堂应是这样: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的养育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殿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有了探索新知识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得到丰富,有了亲身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有可能进一步发展。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最终掌握物理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思维。

  四、依靠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化是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新课程改革是应时代之需而提出来的,重视实验教学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发和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软件和直观性教具,有利于其有效实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投影仪、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为教学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它改变了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强记忆。比如过去认为抽象难懂的物理微观世界的东西,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网络的发展使物理网络教学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任务。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而教师素质的高低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一流的教师,才会有一流的教育,才会出一流的人才。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当代物理教师应认清未来教育中教师的职责和使命,尽快完成角色转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承认学生有差异,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有价值。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然后将问题进行综合。

  就初中阶段的学生所研究的题目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体验过程具有教育意义,教师要花大力气去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明确的体验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好的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重视过程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结论的情况提出来的,应当注意不要一谈重视过程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事实上,教学的结论也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体验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

  以上就是随笔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教师教学反思博客随笔》,感谢大家的浏览。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

初中物理分小组分层次教学随笔

http://m.baibaidjt.com/jiaoxuesuibi/10600/

推荐访问

初中物理分数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目录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分层教学 初中物理分数满分是多少 初中物理分析电路故障和欧姆定律 初中物理分度值 初中物理分几个版本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初一级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随笔

中学教学随笔

中学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随笔

中学教学随笔

初中耐心专注地倾听的教学随笔

中学教学随笔

初中政史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中学教学随笔

初中地理数字化课堂教学随笔

中学教学随笔

初中美术教师教学反思博客随笔

中学教学随笔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及随笔

中学教学随笔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随笔

中学教学随笔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课堂随笔

中学教学随笔

初中信息技术与分层教学随笔

中学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