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言语实践课题研究教学随笔

2019-12-01   来源:小学教学随笔

  导语:语感是一种语言的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的,迅速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能力,也是语文教学实践的目标之一。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小学言语实践课题研究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小学言语实践课题研究教学随笔【第一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小课题研究教学反思

  语感是一种语言的修养,是经过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逐步形成的比较直接的,迅速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知能力,也是语文教学实践的目标之一。下面,我就将自己在教学尝试中行之有效的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联系身边生活,培养语感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课堂,潜移默化中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爱好、性格、特点及语言感受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贴近生活的最大可能。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生命活动获得某种生活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叶圣陶先生认为“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一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的越多了解越真切。”这说明只有经常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留心别人的语言,注意生活中的文字,仔细辨别其中好坏,慢慢地培养自己的语感。如听见“落叶”二字,不但会想到一个落英缤纷的景象,还会想到初秋、寥落、思乡及无常等等意味。脱离生活体验的“语感培养”是苍白的。语感的丰富、深刻、敏锐、美妙,必须建立在开启个人体验的基石之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在学生对言语的感悟中,进行多方位引导、点拨。将其隐藏于内心深处的各种体验调入前台。这样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二、加强朗读指导,培养语感

  古今学者十分强调“因声求气”。周振甫先生认为:“作者由气盛决定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读者则人言短长与声之高下中求气,得到了气,就能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感情”。所以古人要求“必讽诵之深且久,使我之心与古人沂合于无间,然后能得契自然之妙,而终其能事。”周先生又将诵读与默读相比较,“专以沉思力索为事者”,虽然可以得到启益,但跟因声求气达到的“心凝形释,冥合于言议之表”的境界还有区别。叶圣陶先生也曾强调,对现代的“美文”,应重视“美读”。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语境生动,学生通过朗读,把文中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无论是语感实践还是语感分析,都离不开朗读。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因此,教师训练学生语感,就应该注重朗读指导。

  三、积淀语文知识,培养语感

  高品质语感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理性在感性中长期沉淀的过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言从实践中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但是规则可以帮助并且强化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所以强调语感训练,决不能排斥或轻视理性的语文知识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范围内,语文知识应该是指一些浅显的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如“理清课文的要理”“分清课文的主次”“按一次顺序写”等。此外,教师如果能做到深入浅出,“蜻蜓点水”般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修辞手法也未尝不可。修辞,特别其中的对偶、粘连、顶针是中国汉语言文化的精华,体现着中国语言的华美。适度的渗入可以提高学生对言语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理性的语文知识不能孤立的讲解,只有在学生对语言作品的感悟过程中点点渗透,才能更好地为语感的深化服务。否则就会变得抽象、空洞令人难以理解。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表达技巧的实例,值得借鉴:

  师:同学们,“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诗描述的是一种什么情形?能说给大家听吗?

  生1:是讲主人家园中的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了。

  师:伸出墙来,还有更形象的说法吗?

  生1:是高高地窜出墙来。

  生1:因为怕人发现,所以它是悄悄地跑出墙来。

  生1:是跃出墙来。急着留住诗人,想安慰他扫兴的心情。

  ……

  师:大家讲的多好啊!同学们,加上了想象你的语言会变得比诗还美呢!

  这位教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露痕迹地将“想象会使语言生动”这一表达技巧,融进了学生对诗情诗境的感悟中,深化了他们对诗的理解。《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到“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教学。”

  四、换位比较品味,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精选出来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优美文章。许多课文用词准确生动,语句简洁传神,甚至到了非此词不可,非此词不用的程度。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各种比较方法推敲词语,感知词语。

  1、换词比较。如教学《猫》一课时,学生只会体会到满月小猫的可爱,而对第一部分写猫的性格古怪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怎样,则大惑不解。这时可以抓住一些关键字词,“反其意而用之”。如(1)“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整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问,”把“睡大觉”改成“睡懒觉”好不好?(2)“……在稿纸上……踏几朵小梅花”改成“……上几个小黑团”行吗?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就不难看出作者是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描写的了。

  2、缩减比较。如《荷花》中一句“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可问学生,“仿佛”一词能不能删去?删去以后对句子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仔细朗读后明白:“仿佛”不能删去,“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说明作者并没有真的变成荷花。而用“仿佛”更能说明作者对满池如诗如画的荷花入了迷,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穿着雪白衣裳的白荷花在迎风舞蹈。

  总之,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的艰巨性和紧迫性、重要性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努力,需要我们不断地转变观念,探求新的教学之路。

  小学言语实践课题研究教学随笔【第二篇】: 语文该怎么教?——课堂实践的脚步教学随笔

  (一)课题实践,点燃一颗心

  去年4月,我有幸成为区曹靓小学语文工作室中的一名特邀学员,在团队引领下进行课堂实践——“通过言语表达训练,提升中低年级小学生创造力的研究”。从此我的常规课堂似乎找寻到了方向,对低年级教学又有了新的思考,低年级教学就应该如此教:头脑风暴,发散思维激发兴趣;趣味识字,激发孩子想象活力;言语训练,展开孩子想象翅膀,字词句式,朗读绘画,拓宽孩子想象范围;写字口诀,让孩子有章可循,习有所法。一步一个脚印,实践在我的教学课堂。

  还记得在《香洲教育》的成长感悟话语:回想孩子们课堂上踊跃举起的小手,争先恐后的“我来!我来!”再打开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手记,我不由得感慨:虽忙但有收获!孩子们的创造就是我最大的欣慰,犹如一盏心灯一直导航着我的前进方向。课堂上的言语训练,点燃了孩子们那颗我也能创造的心;如何创设创造空间,点燃了我那颗我要能创造的心。孩子们童趣般的创造滋润了我的教学,那一颗颗童心照亮我的语文课堂,原来语文课还可以这样上——趣味、活跃、充满生机!促使我用更多的热情,打破常规教学,用心创设与孩子们个性特点相符合的游戏、活动,使他们能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小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式多样,但是要用得巧、用得妙,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恰如其分,才能事半功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且思且行——思维碰撞后该如何行走?

  近年,各种形式的“高效课堂”在全国遍地开花。何谓“高效课堂”?我一片茫然,不知所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以平常听课者的身份学习了金日娜老师的《乡下人家》精彩课例,不得不惊叹其课堂的高效:惊叹课堂教学的容量,惊叹孩子们的学习能力,惊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接着去年暑假课题组组织亲自做学生体验自主课堂,再到深圳福南小学“新方式新课堂”、“曹靓小学语文工作室”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让我对高效有了些了解,然而作为一个体验者、一个学习者,思考的角度又不一样。作为一个一直执教低年段的小学语文老师,我该从何入手?一年级小朋友入学时就像一张白纸,一切习惯养成、兴趣培养都得从头开始,孩子的自理能力差,独立意识不强,认识水平刚起步,学校生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多的是常规习惯的养成;在繁重的教学内容之下,我该怎样实施体验高效课堂?如何设计这类课改下的课堂?怎样一步步地引领孩子学习并掌握学习方法?怎样挤时间训练与我一起学习的孩子能够自信大方地站在讲台上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新课改下的课堂,我又该如何驾驭?思维碰撞后该如何行走——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带着这样的问题,在考虑学情情况下,我实施了环节教学,为自己找寻了一点出路:同桌帮扶,拼读拼音,互助识字;小组交流,优化识字方法;小组互动,展开想象空间,促言语表达能力的提升。这半年的实践,从带领学习方法,到搀扶小组学习,再到尝试小组自主学习,现还只限于板块式教学。怎样的教学模式才是高效课堂,如何让高效课堂实践在常规教学中,实践在我的一篇课文两个课时里?我还心存疑惑。

  (三)打造高效课堂,从做对加减法开始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需要构建有实效性的课堂教学环节模式,才能切实组织、指导好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实际课堂中,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需举一反三教予和巩固的一年级小朋友,一篇课文从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我巴不得花上四个课时: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学习,再加上一些随堂练笔,这样才能确保在无书面家庭作业的前提下较好地完成教学。然一篇课文只安排在两个课时里完成,为此,我不得不重新思索我的“高效课堂”。也正在此时,书本上的理念为我前进之路指引了方向——打造高效课堂,从做对加减法开始。

  一堂课时间虽短,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微观教学过程。教师的充分备课和学生的充分预习相结合,课堂上就会减少“损耗”,从而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学习。教师必须在教材的取舍组合上下功夫,对所讲内容的详略、先后顺序、讲与练如何结合等必须做出精当的安排。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耕种好自己的三分田地,还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准备做个“有心人”,用加法增添有效教学。

  明确、具体、全面的教学目标是保证课堂教学实效的重中之重。课前准备做个“有心人”。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首先明确总体目标,然后完成好单元目标,再做到完成每节的小目标,从而达到最终完成总体目标。在教学中要做到教有目标,学有目标,指导检查也有目标,使课堂上能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如:认真做好 “言语表达与创造力”课题研究个人研究记录表。

  2、课堂教学做个“引路人”,用加减法促有效教学。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若能运用有趣的实物、简笔画或幽默的语调、动作、表情,必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在趣中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从而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如:课前两分钟的头脑风暴、词语联想等。

  (2)要“整合学生的问题”进入课堂,做好课堂提问的减法,而不能问得太琐碎,过于走过场。这样的课堂能包容大量的共同问题,能引起学生的群体探索,针对性强、效率高。低年级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其实也对孩子言语表达最直接的示范性作用。所以老师在上课前就要备好低年段孩子学情,用他们所能接受易懂的儿童话语言进行表达。

  (3)巧设活动,落到实处。巧设教学活动,做课堂的“发明人”,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保障。教师既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实效性。

  3、总结评价做个“倾听者”,放心让学生去表达,教师要学会倾听,从多方面进行正确、肯定的评价、引导,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获得“学习中不断成功”的感受,从而尝到“成功是成功之母”的乐趣。这一环节在小组学习反馈环节中尤为重要。

  4、课后反思做个“思想者”,总结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其得失,为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勤做教学手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眼下,我努力在做:在教学总方针的指引下,再加入板块式的教学,“授学生以渔”的同时,感同身受体验孩子学生的快乐。在课堂上,努力追求用最简约的方法和手段,引领学生走近复杂丰富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有效。

  课堂因互动而生情,因快乐而有趣,因教学相长而高效。做对课堂教学的加减法,让我的课堂在精彩中出高效。我正朝着这方面努力。以上是我近一年多对教学的所感、所思、所获,不知正确与否,还恳请领导、长者、专家,给予指导!

  小学言语实践课题研究教学随笔【第三篇】:《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大张庄小学 胡英贤

  研究员编号:CTF120166-73-251D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不断增强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养成与别人交流态度大方、礼貌用语、敢于表达等习惯,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留心周围事物,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等。

  当前多数小学生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在与家长,与同学,与老师的交流中出现了胆怯、结巴、内容不丰富等现象,严重失去了小学语文工具性的功能。母语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语言。而理解了语言并不等于会运用语言,在我们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孩子阅读能力强而表达能力较弱,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来说,得言比得意更重要。所以,语文教学也应承载起学习语言的任务。鉴于此,我提出了“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式”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二、研究对象及步骤

  研究对象:牡丹区黄堽镇大张庄小学学生

  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2月):申报课题,确定研究思路,搜集有关资料,进行理论学习,起草研究方案。

  2、第二阶段(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开展研究,积累过程性资料,不断反思,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研究案例及研究论文。

  3、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1月):整理课题研究资料,撰写论文及课题研究报告。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方法:

  ⑴理论学习法:深入学习与该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重读《教育学》、《心理学》、《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等;注意搜集与本课题有关的资料,通过查阅文献、上网搜集等方式,尽可能有较多的研究资料;阅读《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成败探究》、《语文课内的表达能力》、《“儿童作文”教学论》等关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文章,从中领略其文章精髓。

  ⑵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同行教师对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认识以及现状的了解。

  ⑶个案研究法:收集关于表达能力在课堂中的呈现以及教师应对策略的个案,从中归纳总结以发现规律。

  ⑷行动研究法: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同行教师的教学实践来研究探寻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

  2、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主要加强了自身理论素养的积淀,搜集了大量的“培养表达能力”的教学理论,为深入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保障。

  (2)第二阶段: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了“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如何写作”等能力的培养。

  (3)第三阶段:主要从教师自身角度,加强了“如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四、口语交际指导学生交际方法

  (1)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说。我是这样实验的:①指导课前做好准备。如搜集材料、信息等。②引导有顺序观察,按顺序交际。如指导学生看图先弄清图意后,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边看边想,然后再按观察顺序讲出来。③激发想像思维,丰富交际内容。学生的想像力极强,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像,放飞学生思维,可以使交际内容更丰富。④开展多种形式活动,提供交际舞台。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课本剧表演、参观访问等,都可以拓展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形式也是多样的,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师生交流、全班交流等都能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

  (2)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多媒体网络技术大为普及的今天,将博客平台与小学生作文的教与学融为一体,以建立班级博客平台带动作文教学现代化,发挥博客的功能优势,调动学生动笔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我从四年级开始,创建了班级博客,只要是学生平时练笔、单元作文比较好的文章,我都让学生打好,发送到我的邮箱,我修改后,发送在班级的博客中。我将班级的博客地址链接给每位家长,让家长有空时可以上去看看,给孩子一些建设性的评价。当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或者别人给自己激励性的语言时,那种愉快的心情溢于言表,这样他们就更加有了动笔的冲动,激发了学生表达的热情。

  (3)指导学生表达的方法

  A回忆复述训练

  学习完一篇课文后,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先,教师可以示范复述,或者给出关键的提纲,以提问的方式提示学生,然后逐步过渡到让学生独立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学生通过按照一条线索去回忆课文,整理已经学过的知识,再转化为语言表达出来,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创造了浓厚的语言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促进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B想象插图训练

  小学语文课本中都配有大量形象生动的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既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分组想象插图联系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也可以在小组想象之后,组织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这样既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又让学生身临其境,有话可说。

  C口语交际训练

  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材料,而口语交际的能力,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因此,我在平时上口语交际课时,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亲身经历各种实践训练,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拓展学生表达的空间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学生不想、不敢发言是源于缺乏自信。我们常常羡慕城镇小学的孩子发言积极、表达能力强,抱怨农村的孩子不会说、胆子小。我想很大原因在于我们为学生搭建的活动平台太少,学生缺乏在课堂之外展示自己的机会。其实舞台不在于大小,能够起到锻炼的作用就行。本学期学校开展了晨诵和午读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两个时间,把班级当作舞台。

  晨诵,可以把必背古诗和儿童诗穿插进行,结合班级特色、节气特点、教材内容等选择晨诵内容,通过男女分读、小组对诗、师生赛读等多种方式诵读,沈从文曾说“于清晨听到鸟鸣,叫人不敢堕落”,愿晨诵能成就这样的美好愿景。

  午读,九月份是以学生自由读为主的,我很省心,也翻阅了几本杂志。但是发现这样的阅读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也有极少数学生存在阅读障碍。十月份,打算师生共读一本书,制定好每个午读的阅读任务,设计好阅读题,在读完一个章节后讨论一下,全本读完后,进行总结提升。晨诵与午读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及生生间的交流,不断培养了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口语交际要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新课标强调:“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就要求交际的评价也要有学生广泛的参与。在评价过程中如何学会评价:学会倾听,判断正误;学会赞扬,欣赏别人优点;学会质疑,给别人提出好的建议……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五、研究成效

  (1)、使学生认识到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要想使学生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必须端正对语言表达的正确认识,可是现在许多学生认为:我只要学习好,能考出好成绩,口头语言表达的好坏又有什么关系呢?平时我经常从下面几点教育学生,来说明口头语言表达对一个人的重要性:(1)良好的口语表达可以促进书面语言的发展,带动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2)良好的口语表达可以很容易建立与他人沟通的桥梁,使自己更容易与他人交往。(3)良好的口语表达可以增加个人的魅力,为自己的人生加分。学生认识到了口头语言表达的重要性,自然平时在课堂上说话就比较注意,养成了先想后说的习惯,不再像以前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让人摸不着边际。

  (2)学生实现“从说到写,从仿到写”

  A、从说到写,分段实施

  为了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我们主张习作由“说话”开始。从说到写,是符合人类语言的一般发展规律的,我们的祖先就是先有言语后发明文字,小孩先说话后写作,更何况小学生学前就有了较强的说话能力。由于说话比较灵活,难度小,能为写作奠定基础,因此习作先说话,从说到写,就能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b、从仿到写,范文引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诗,都是出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起都有模仿的本能,人对于模仿的作品总是感到快感。”儿童习作有模仿的印记。古人主张写作从仿写开始,所谓“读写结合”。从阅读别人的文章中学习写作,是习作的一个过程。所以,习作教学时,我们可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典范的例文,乃至在阅读教学时就注意二者结合的问题。例如:二年级下册练习六说说写写这一板块,要求写喜欢吃的水果,先仔细观察一下它的形状、颜色,再尝尝味道怎么样。将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一说,并用几句话写下来。二年级的学生很容易说出自己喜欢的水果,但条理性与生动性就需要老师的具体指导,我们可以先说出一种或几种水果作为范文,然后再加以指导学生会很容易接受。

  c、注重实效,不拘形式

  “习作教学的方式应该灵活多样。”教学中选用哪种形式,应根据儿童年龄、学段、教材、实际情况而定。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低年级以写话训练为重点,中年级以片段训练为重点,高年级以篇章训练为重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的编写,低年级能写一句话到几句话、一段完整的话,中年级能写简短的书信便条,高年级学写读书笔记、常见应用文。低年级不提文体要求,到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再从训练形式看,整个小学阶段,从“放胆文”开始,到逐步写“小心文”,既可以客观描写,记叙,又可以想象,幻想,可以记日记,看图画写话,又可以扩写,续写,改写,仿写等,没有刻板教条的形式规定。各种训练形式和手段,注重的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D、看图写话。

  看图写话有选图、看图、说话、写话几个步骤。首先是选图,选择一幅学生喜欢的、能激起表达与交流欲望的图画,一般情况下是结合教材进行教学,因为教材中有许多图画和写话安排。其次是看图,指导学生看清图、理解图意是进一步说话、写话的前提,教学时,一要有条理顺序,如有整体到局部或由局部到整体,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等。二是要看清图的内容,如图中人物的服饰、神态、外貌,背景的季节、花草、山水等。三是领会图意,图画总要表现一个中心思想,所以不能孤立地看图,要联系整个画面,特别是多幅图画时,更要综合领会图意,例如,看到人物的神态,要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看到一幅图,要联系其他几幅图等。再次是说话,说话可以借鉴“口语交际”教学方法进行,但看图、说话时都要“兼顾”写话,为写话作伏笔。最后是写话,写话时遇到不会的字可用拼音音节代替。

  ⑵教师方面:通过此项课题研究,不断增强了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的意识,充分尊重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思维规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情境中实现生与生、生与本、生与师的对话,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走进文本,感受语文文字的魅力。同时为了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还促发教师养成了广泛阅读的习惯,积淀自身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言语表达能力,构建灵性的、充满智慧的课堂。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将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加以总结、提升,本人撰写的《关注“标题,轻松阅读》发表于《小学作文创新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质疑》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

  六、研究问题与反思

  (1)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受时间和活动的局限,还是把重点的研究放在了课堂内,对课外资源的开发还是不够。

  (2)反思: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重视环境和家庭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电视、参与的活动来有意识的提高个人表达的意识,逐步提升表达的能力。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家长资源,和家长携手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3)通过《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更坚定了我们科研能兴校的信心。在对本课题结题过程中,我们将通过总结,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而加以完善。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投入到新的课题实验中,同时我们更期待专家对我们的研究给予关注和指导。

  七、后续工作及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享受研究的快乐。进一步加大课题的研究力度,重视课题典型案例的收集与提炼,做好课题的成果的整理和总结。

  2.加强各学科中口语交际能力训练配合,重视学生个人自觉意识,重视口语交际评价工作,促进学生的提高。同时为学生口语交际搭建平台,让学生有场合去交流,去展示。同时重视学生、班级的实际,体现层次。同时重视部分语言表达能力低的学生指导与观察,注重个案研究,寻求多种有效策略,促进班级中整体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3、重视环境和家庭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电视、参与的活动中有意识的提高个人说话的意识,逐步提升口语交际的能力。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家长资源,和家长携手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小学言语实践课题研究教学随笔【第四篇】:读《走向言语实践的学本课堂》之教学实践篇有感

  最近,针对小学语文培育站的学习,结合自身实际,我反复阅读了孙庆博老师《走向言语实践的学本课堂》的教学实践篇,收获很多。相比之前阅读前面的理论篇,对学本课堂有了一个具象的认识。理论学习为实践提供支撑,反过来,教学实践又验证理论建构和反刍理论学习,因此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加大自身的教学实践是提高专业素养的不二法门。

  孙老师的课堂教学紧凑,紧扣学段教学目标,简化头绪,简化环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很多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

  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在孙老师的课堂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在中低段,孙老师特别重视识字教学,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最好的教学是方法的教学”。孙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认识生字,如何写字等。

  重视词语教学。纵观孙老师的教学案例,我也发现,几乎在每个案例中都有词语教学,这个词语教师有的是复习导入的,有的是为概括课文内容服务的,有的是基于学段和课时目标的,凡次种种,都是有效地渗透言语训练。

  重视文体教学。这里的文体教学,除关注文本内容的教学以外和特别强调了文本表达方式的教学,抓住文眼,抓关键词语来体悟文本表达的精妙之处,在具体的言语实践中生发学生的言语智慧。

  重视言语实践。学语文用语文是孙老师课堂教学实践的真谛。在他的教学案例中都能找寻到言语实践的影子,或是字词理解,或是句子赏析,或是补全留白,或是拓展延伸,那言语训练的契机在哪里,组织的言语训练就在哪里,深入浅出,分层推进,直至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反观自己的课堂,总是有这样的或那样的诟病。看了专家的课堂,聆听了专家的讲座,愈发对自己的课堂否定。这个否定也不是全面的否定,是带着疑惑和无所适从的盲目,毕竟有些环节还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核心环节处理还是有很大的问题。我想在教学实践中,要学以致用才行。

  首先要吃透课标,准确把握学段目标。课标是本是纲,是开展教学实践的准绳和依据,如果混淆了学段目标,本末倒置,在精彩的课堂也是无用的。还要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城市和乡村孩子还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改变和缩小的,因此要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遵从学生的生命场。

  其次要得法。以前总是在重复所谓的经验,其实这些“经验”根本谈不上教学积累,对当前的课堂,对学生的发展和自身的专业成长都收效甚微。这个得法,就是要根据文体的不同,特级教师朱红甫就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出70%的小学语文教材是散文,这些课文又可以分为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状物类散文、议论性散文等。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重点,既要把握文体的的教学特点还有遵从文体所传达出来的核心价值,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整合。

  说实在,我不会上课,一上公开课就紧张,一紧张就容易出错。课堂上的话也比较多,不能言简意赅切入重点……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去锻炼,只有在磨练中成长,才能在实践中发展。

  小学言语实践课题研究教学随笔【第五篇】:教学语言实践研究体会

  语言表达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中离不开这一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艺术素养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

  体育教师的语言艺术包括口头语言、肢体语言、哨音语言等,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充满激情,充满知识魅力,富有启迪性而又准确、鲜明、流利的讲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学期,我们体育教研组以教学语言为主题开展教研活动。通过五堂教研活动实践课和责任杯的教学,各位老师在教学语言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1、注意了体育术语与儿童化语言、通俗扼要的语言的运用

  在讲解中往往会遇到体育术语,而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难于理解,教师就把术语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口语,化难为易。例如,顾剑君在教前滚翻时,把“团身紧,后倒快速及时……依次滚动”变成富有儿童色彩的“团身如刺猬,滚动像皮球”。张燕老师在教立定跳远时引导学生一起编顺口溜:“两手高举,下蹲后摆,用力蹬地,落地轻巧”,学生易于接受,掌握动作快,而且课堂充满快乐气氛。

  2、注意了导入语言因课而异

  “万事开头难。”而体育教师在每节课的开头以及教材各环节间的衔接,要向学生交待清楚课题和课的内容。由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型等原因,如果教师采用单一、呆板的导入方法,课堂上常常出现教师上面讲得费力,学生下面听得乏味、尴尬的局面,乃至抑制学生的学习情绪,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直接影响全课教学任务的完成。张燕老师采用新闻导入法,以2008奥运会为背景,如:“你们知道吗?2008奥运会马上就要来到了,所有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都有很多的本领,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一样,也学会多种本领呢?”,妙用课题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3、注意了语言的精讲多练

  以往,重复、罗嗦是我们常见的一个通病,常担心学生不明白,但自从上学期集体观摩了“小小野战军”一课,大家深刻剖析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形成共识,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力求精练、明快、准确,否则,占去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失去了学生活动时间。教学中要体现“精”,就要求教师要抓住动作要领,一针见血地概括出要点,让学生好记好掌握。我在进行屈腿跳高教学时,发现学生助跑起跳都不错,但落地却常出现“插蜡烛”的现象(没有屈膝缓冲)。于是,针对这一情况,用“蹲、站、走”三个字较好地诠释了落地的要领,学生也很快理解、掌握了这一要领,教学效果明显。。

  4、注意了正确运用激励语言

  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但实践中发现大范围地表扬和千篇一律地用简单的“好”或“很好”,往往会使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甚至会产生反作用。教师可以说:“你做得非常好,老师很喜欢”,“大家来看XXX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5、结束语的重要性

  上完一节课或一个环节的结束,总结是升华,是融汇贯通,因此总结语的准确、条理清晰、简明扼要,可起到承上启下、延伸拓展或巧设悬念的作用,这点我们组的贾天武老师做得尤其到位,使课或一个教学环节就像在余音绕梁中结束。

小学言语实践课题研究教学随笔

http://m.baibaidjt.com/jiaoxuesuibi/10716/

推荐访问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小学教学随笔心得体会简短(通用3篇)

小学教学随笔

小学教学随笔简短【4篇】

小学教学随笔

小学教学随笔精选3篇

小学教学随笔

小学教学随笔(合集四篇)

小学教学随笔

基层小学教学随笔

小学教学随笔

小学五年科学教师教育教学随笔

小学教学随笔

小学一节有趣的课课堂教学随笔

小学教学随笔

小学生书写能力培养的教学随笔

小学教学随笔

湘教版小学音乐第七册教学随笔

小学教学随笔

做一名快乐的小学教师教学随笔

小学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