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教学随笔

2019-12-01   来源:小班教学随笔

  导语: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侵害他人身体或用言语攻击侮辱他人的表现。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教学随笔》,欢迎阅读。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教学随笔【第一篇】: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纠正

  一、 情境描述

  我们班有一个男孩子,叫贝贝,长得十分的可爱十分的讨人喜欢,记得他第一次来我们幼儿园上学时,又是哭又是闹地要回家,这倒是也很正常,因为对于大多数刚入园幼儿来讲,总是有一个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我知识清楚地记得有有一位老师把他抱起来想哄哄他,没有想到他竟然重重地打了那个好心的老师一个嘴巴。

  可是到了后来,孩子们与老师和幼儿园都已经非常地熟悉了,贝贝的很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

  有一次我们上纸工课,当大部分孩子都已经完成的时候,我去评价孩子们的作品,当我检查到贝贝他们组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组的明明的作品完成地非常好,我立刻就表扬了他,没有过多久我在别的组评价的时候,明明哭着跑过来对我说:“老师,老师,贝贝把我的纸工撕破了,我过去一看,果然,纸工作品已经被撕地粉碎。但是贝贝还像没有事情发生过一样,还举着他的纸工作品问我他做得好不好。

  还有一次是在吃饭的时候,因为贝贝吃饭的时候特别地磨蹭,为了“激励”他,我就说:“贝贝,你看人家心蓝吃饭多快啊,他肯定能比你先吃完。”没有想到没有想到我才刚把话说完,贝贝就起身来到心蓝身边,一把把心蓝的饭菜给掀翻了。而且还非常高兴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继续吃饭。

  二、 反思与讨论

  从上述的一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贝贝是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倾向的。心理学家对攻击的分类中,哈吐普把攻击分为敌意性 攻击和工具性攻击。工具性攻击是指幼儿为了获取某个物品或为了满足某个心理而所作出的抢夺、推桑、破坏等动作。这类攻击不是为了给攻击者造成身心的伤害,而是为了达到伤害以外的目的。

  在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我也和贝贝的家长——他的奶奶作了了解。原来贝贝的父母几年前就离婚了,而且都在外地工作,对于贝贝也是不闻不问的,贝贝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由于贝贝父母的原因所以对他十分地溺爱,想多给他一些爱,于是在家里他成了小皇帝,什么好东西都是他的。由于爷爷奶奶的过分爱护,他认为他就是最好的,容不得别人比他好。

  在了解了这一情况以后,我又在有关书籍上看到,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不会去顾及别人的感情、意图、观点。基于这两点,就造成了贝贝的攻击性行为倾向。

  班级里的小朋友出现了问题我们作为老师就要想办法如何才能把问题解决好。那要怎么才能解决问题呢?我们几个老师在一起讨论了一下,我们认为首先要解决他的行为问题,要让他意识到自己这样做的行为是好是坏。比如之前说到贝贝把别的孩子的纸工撕破了,这时候就要给孩子讲道理了,使他懂得了自己是错的,要让他服从道理,让他知道他不能把别的小朋友的东西损坏了,他以后要是还这样,那我们大家都不会再和他玩了,孩子的内心都是害怕被孤立起来的,尤其是当别的孩子在玩的时候,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他一个人站在旁边或呆在教室里(但是不是长时间的,否则就成体罚了),目的是让他知道把别人的东西损坏是不对的,要讲道理,要守规则,集体有集体的规则。

  再就是让他有一种情感的体验,比如让贝贝回忆一下上次徐伟江把他的纸工撕破的时候他难过不难过,会不会伤心。那别的小朋友也是一样的,他们也会伤心,会难过。

  有了一些情感体验之后,再解决行为习惯问题,如果孩子认识到了不应该这样做了,感情上也体验到了不能这样做了,但是他还是可能这样做的,因为他长时间这样做已经使得他养成了习惯,一时间是改不了的,那就需要老师有耐心的逐步地引导他了。比如下次贝贝再一次地去把别的孩子的东西损坏或打人,老师就应该及时地提醒,多次以后他就会在举起手的瞬间想到这样是不对的,不能这样做。

  总之,教师解决幼儿间的冲突方法要灵活,一方面就事教育让他知道自己错了,为什么错了,另一方面,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教育要保持一致,多给幼儿创造一些交往的机会。通过同伴间的交往,在解决冲突中平等以待,以形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幼儿间的冲突。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教学随笔【第二篇】:如何有效抑制托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一)教研活动的前期思考: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侵害他人身体或用言语攻击侮辱他人的表现。我在组织幼儿日常活动的过程中会发现,幼儿间经常出现攻击性行为。而且存在着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年龄越小的幼儿,其攻击性行为越明显,且攻击性儿童中,男孩居多。其具体表现为抢人家的玩具或其它物品,争游戏角色,打人等等。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园,特别是托班幼儿常见的一种行为,给幼儿园的生活及教育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先天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与后天的教育环境因素有关。那么,如何有效的抑制托班幼儿反复出现的攻击性行为?我想,有利的教育及社会环境,无疑是帮助解决地可行途径。作为教育一线的我,应更好地从环境、教育中去认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从而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

  困惑:如何创设环境,实施相应的教育策略,有效抑制托班幼儿反复出现的攻击性行为。

  我们期待着这样一次研讨活动(简要的步骤):

  1、教师结合日常工作,寻求自身的教育困惑。

  2、针对相关问题向同事发出“调查表”,进行自我调整。

  3、在调整过程中,产生新的困惑。

  4、向同事抛出问题,共同讨论。

  5、形成共识,解决困惑。

  (二)口头邀请,或通过K12信箱发出请柬。

  (三)发放调查问卷《幼儿攻击性行为调查表》

  (四)开展研讨活动:

  时间

  参加人员:新城园区 各班教师

  讨论内容:如何有效抑制托班幼儿反复出现的攻击性行为

  案例描述:

  片段1:

  户外玩球时的片段。一只蓝色的软钉球从中中前面滚过,他丢下自己的球快走几步上前抱起了它,玄玄见球被人拿走,便冲过去抱球。顿时,两人紧紧拽着球不放,“我的!”“我的!”相互叫着,只见中中一口下去,要住了软钉尖尖,整个身子都在抽搐……玄玄见状瞪大眼睛,双脚不停地来回跺着地,就是不肯松手。

  片段2:

  午睡起床的一幕。大部分幼儿已经起床,果果还在“娃娃家”睡着。此时,甜甜的奶奶来接接孙女,我去给她开门。只听“哇”的一声震天响,印入我眼帘的是:可可双手扶着柱子,单脚踩在杨果的肚子上,我本能的叫了一声“可可!”他看我一眼,又补上一脚后闪开了。此时的果果双手抱着肚子,蜷缩在一边,哭声弥漫着整个教室……

  片段3:

  乌龟爬的花絮。凡凡因妈妈的离去,而嚎啕大哭。老师怀抱着他,轻轻拍抚着后背,细声安慰着……,在老师的怀抱中他的哭声渐制止,于是,我们玩起了乌龟爬的游戏,凡凡不小心拌了一跤趴在地上,“真能干,我们凡凡会自己爬起来了。”在我的鼓励下他笑着想起来,这时旁边的回回、天天却压了上去,本来玩得开心的凡凡又哭了起来。

  教育策略:

  一、现场教育,转移注意。

  在片段1中,我快速来到他俩面前,“球宝宝痛了!”我面向中中说道,咬住的软钉从他的嘴里滑了出来,还粘着亮晶晶的口水。“快给它摸摸,它一定痛了。”他笑着象征性的用手指戳了几下,“我们不要咬它了。” 中中点点头,“它喜欢跑、喜欢跳,你们抱的太紧,它会难过的”我又对他们说想要别人的东西要说“给我玩一下好不好?”两人重复着我的话,“我要!”“我要!”看来两人都不肯放弃。我指着前面地上的另一个球,“快,那边有个球,我们让它转起来。”他和我一起过去了。虽然矛盾暂时缓解了,但是让幼儿领会“谦让、轮流”的教育目标还没有再此完成。

  二、事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在片段2发生时,我立即抱起蜷缩着的果果,心都快碎了,我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轻声哄着,过了一会儿,哭声渐渐止住了,见没什么大碍,我就去寻找可可。只见他在一边的角落,拨弄着拖拉小汽车,好象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我走过去,蹲在他面前,叫他看着我,我俩双眼互相对视足足有半分钟。问道“你为什么踩他?”“不知道。”回答得很干脆。“让他踩你一下,好不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就是不好!”说完就想跑开。我拉住他的手臂,“踩人的宝宝,我们不喜欢。”“徐老师喜欢的。”“踩人的宝宝,徐老师也不喜欢。”“要喜欢的,要喜欢的。”“那你以后不能踩别人,他很痛的,你喜欢不喜欢痛啊?”……(他使劲地摇头)“那我们以后不弄别人了。”“好!”“记住了吗?”“记住了!”

  可是第二天,中中拉着我的衣角,“他又踩人了。”顺着他指的方向,老地方,还是他俩,只是果果没哭,他俩也在看着我,显然是听到了中中的话。我赶紧越过他俩,假装在寻找着,我想给大家点空间,气氛不至于太紧张。有时,等待也是一剂良药……。

  但是持续效果不长:

  上午:户外玩大型玩具

  天天爬到滑梯的平台上时,玄玄一屁股坐在他的头上。同时一边的可可又迅速压了上去,我赶紧把他俩拉开,这时,天天的脸已涨得通红,委屈地直裂嘴。我皱起双眉看着他俩,玄玄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而可可看了我一会儿,则往旁边走开了。

  (不到半小时后发生了又一幕)

  可可见虫虫快到螺旋梯的小平台上,他想从那儿下来,于是用手去推虫虫的头,虫虫紧紧地抓住栏杆,我见状大叫:“不可以推!危险……”可可缩回小手,转过头去装作没听见。

  我把可可叫到边上,问到:“好不好去弄别人?”“人家挡在面前怎么办?” “让一下!”小家伙还很明白,“你刚才为什么推人?”“不知道!”还是那么干脆,“下次一定要记住用嘴说,不好动手推人。”“好的!”对方点点头说道,一点都不含糊。

  三、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情境教育。

  在片段3发生时,我马上采取了制止措施,把那两个调皮的宝宝给拉开,扶起在地上哭的凡凡,看着他俩那开心的样子,我真是哭笑不得,哎,还是先安慰凡凡吧。看着满脸泪水的他,我转变了主意,我对那俩小家伙说,“你们把他弄哭了,怎么办呀?”回回尴尬的咧着嘴,“不哭,不哭”天天向他叫道。可是对方没反应,还是继续哭自己的。回回和天天相视而笑,“小乌龟痛了,不喜欢你们了!”我拿下了他们的乌龟胸饰,这下他们急了,回回张嘴就哭,天天的表情也变得严肃了,看我不在意的样子,回回的哭声渐渐停了下来,“小乌龟不喜欢把它弄痛的宝宝,这么多人压它,痛的!”我继续说道“你们看凡凡都哭了,小乌龟肯定也不高兴了”他俩伸出软软的小手来摸我手上的胸饰,我立即将胸饰送回他们的胸口,说道,“小乌龟陪你们一块儿去向凡凡道歉。”来到凡凡面前回回口齿不清的说“道歉!”天天则伸出小手去摸他的胸……

  表面上,现在暂时解决了问题。但是,如何防范幼儿,因一时完得开心而伤害到别人?应将“安全教育”与“规则意识”溶入到日常的幼儿一日活动中去。

  四、家园联系,共同配合进行教育。

  中中第一天来园,脸上就有好多疤痕,事后和妈妈的交谈中得知:中中家里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小表姐,爸爸在国外工作,家里的保姆刚刚离开,外婆和妈妈在家带三个孩子,孩子多了顾不过来。

  开学不久后,他对水特别感新趣,在幼儿园一连几天都要去玩水,而且喝水、漱口时直接将嘴巴对着水龙头,有时,干脆将接满的水往同伴身上劈头盖脸的泼去,弄的满身、满地都是水。为了培养中中的良好生活习惯,也更是为了避免别的宝宝进行模仿、尝试。我将此事与妈妈交流,在家也要让他学习使用杯子。妈妈很简单,“你玩水,我不要你了!”转身就走,孩子追上去后妈妈便拉着手就走了。有一次,没想到中中妈妈会在外面的走廊上打他一巴掌。

  其实,简单、粗暴的方法容易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产生,父母惯用惩罚和高压统治的方式来教管孩子的,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行为,他也会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了侵犯、攻击他人的模式。我一方面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以正面引导为主,给予适当锻炼的机会,及时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另一方面,满足中中爱完水的需求,收集矿泉水瓶,为幼儿自制了简易的撒水壶,组织幼儿一起尽情玩水。渐渐地中中在我们老师的耐心帮助、引导以及和家长的配合下,终于有了较大的转变。

  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中中经常去弄别的小朋友,见到喜欢的就强行拿走。而且会为自己辩解:不是中中弄的,是他(随手指向旁边的孩子)。经过和妈妈的沟通,了解到他在家经常欺负小弟弟,于是妈妈采取强制一对一管理的方法,以避免小儿子受伤害。

  针对近期中中的表现,我建议妈妈对采取讲给孩子道理的教育方式,给予适当锻炼。尝试让两兄弟一块儿玩,鼓励他一起帮助照顾弟弟,及时表扬中中的点滴进步。家园合作共同教育引导孩子。

  我的设想:

  1、结合故事开展礼貌教育,为幼儿树立榜样,帮助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识和思考,

  逐步缓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2、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引导幼儿及时巩固良好的行为,为大家树立身边的学习榜样。

  3、给予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其体验自身行为的后果。

  新的困惑:

  1、对于部分孩子的现象,教育后表示知道自己错了,一转身却又再犯了,应该采取怎样的实施策略?

  2、在收回的“调查表”中,86%的教师认为可以适当实施挫折教育,出现想可可、中中这样的行为,你认为如何实施?

  我的收获:

  1、在实施策略时,可以采用板脸——隔离——再引导的教育策略。结合故事开展礼貌教育,为幼儿树立榜样,让幼儿明白哪些行为方式别人不喜欢,哪些行为方式受人喜爱,从而对自身行为有所调整。

  2、针对不同的攻击性行为,首先要与家长取得联系、统一认识,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及时巩固良好的行为,为大家树立身边的学习榜样。

  3、营造友好氛围,采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幼儿,如:入园时相互见面抱一抱,表示打招呼的方式,帮助幼儿塑造良好形象,淡化攻击性行为的滋生。

  4、必要时也可以尝试挫折教育,让幼儿体验其自身行为的后果。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教学随笔【第三篇】:纠正孩子的攻击性行为

  小豪今年六岁,平时总爱玩奥特曼,手脚一刻不停,还经常伴随攻击性行为,小豪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所以小豪几乎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小豪比较任性,脾气很大,什么事情都顺着他。

  一天,午饭后老师组织小朋友们玩自带玩具,小豪什么玩具都不带,看着别的小朋友玩玩具,突然他一下了冲到一个小朋友身边说:“把奥特中曼玩具交出来。”杭杭没有理他,于是他就一拳打过去还把奥特曼玩具夺了过来。还有一次,老师组织小朋友玩表演游戏,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角色。小豪选了一个老虎的头饰,却发现另一组的两位小朋友为了争角色互不相让,小豪提议:“你们用剪刀石头布,谁赢谁就来当小熊。”结果猜输的小朋友不服输,小豪就一步上前从他手中抢回头饰,还用力一推,把小朋友推倒在地上,然后正义地把头饰给另外一个小朋友。

  根据小豪在家在园的行为表现,我觉得他本性是个善良、可爱的孩子,只是受限于认知水平的发展和教育方式不当,才会引起他的这些行为偏差。于是我每次活动安排他多操作、多发言、多活动。集体活动时,让他当教练,带领大家做运动;分组活动时,让他当组长,要求他先表现好才能当组长。这对他既有约束力,又让他消耗多余的能量。把他的座位安排在老师容易顾及的地方,并给予表扬和肯定。他接受能力较强,在学习活动内容上,对他适当增加难度,并延长活动时间,逐步培养其耐心、专注的品质。

  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豪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渐渐变得爱画画,有耐心,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同伴对他也很认可,经常推荐他当组长,还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攻击性行为,在幼儿园的各个年龄阶段都会发生。我认为,在小班阶段就要有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教育,切不可认为是同伴间正常交往加以忽视,或者不加以分析地强行制止。作为教育者,应该多观察,多分析,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方法。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教学随笔【第四篇】:浅谈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一 、攻击行为的概念

  攻击性行为是指个体对他人进行身体或语言的攻击。攻击性行为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上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表现,它一般表现为打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儿童攻击性行为的意向性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工具性侵犯,即儿童渴望得到一种物体,权利或空间,并且努力去得到它,他们推,喊或者攻击挡路的人,例如:一个小朋友为了争夺另一个小朋友手中的玩具而打他。另一类是故意性侵犯,它意味着伤害另一个人,他打,踢,或威胁别人去痛打一个同伴,例如:一个男孩故意打一个小女孩,惹她哭。

  二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甲甲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儿童心理学上被称之为攻击性行为,在小班像甲甲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由于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都不完全,且模仿力极强很容易养成一些坏习惯。

  小班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比中,大班的孩子差很多,因此小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攻击性行为也比中,大班的孩子越明显。有资料研究表明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多因事而起,很少以人为指向,所以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多为工具性的攻击,中班幼儿则两种类型的攻击性行为参半,而大班幼儿多以言语攻击为主。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小班幼儿的攻击占全部攻击性行为的50%,而中,大班幼儿则更多的攻击性行是以反击同伴攻击,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为主。幼儿攻击性行为在性别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男孩多以暴力攻击为主,女孩多以言语攻击为主。

  三、 影响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1、大众传媒素 小班幼儿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全,表达能力很弱,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差,但是模仿能力很强。不良的环境也会影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大众传媒是接触的最多的一个社会环境,但是一些不良的大众传媒,例如电视中的暴力场面,动画片中的打斗动作等等都会给幼儿带来不良影响。特别是小班的幼儿,特别是小班幼儿经常看动画片《奥特曼》,学者片中的暴力动作,口中喊着:“奥特曼变身,消灭怪兽。”之类的话,对周围的小朋友发起攻击,弄得别的小朋友哭泣,有的小朋友就再也不敢靠近他们。有资料表明,经常看暴力影视的儿童,容易出现攻击行为,经常看暴力性的电视,动画片,玩暴力性的游戏都会使孩子的攻击性心理增强。案例中的子豪就是一个受大众传媒影响的孩子。长期以来,父母给买的动画片中都是《奥特曼》,他一边看片子,一边学着动作,攻击陪伴他看电视的人或者是靠近他的人,攻击性行为就越来越严重了。这种影响因素是值得注意和引起重视的因素之一。

  2、家庭教育因素:

  如果一个幼儿成长在一个矛盾重重,你争我吵的家庭里,父母在孩子面前大打出手,那么孩子也会耳儒目染,学会了一些攻击性行为。另一个方面,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家中的老人,孩子家长都比较溺爱孩子,过于放任对孩子的教育,见不得孩子受半点委屈。让小班幼儿养成了这种攻击性行为的习惯。如有一个小班的幼儿在偶然几次的攻击性行为后,得到了便宜,尝到了甜头。其攻击性行为的欲望就会有所增强,若在受到其他孩子或家长的赞许,其攻击性行为就会日益加重。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方式不当,甚至树立一些负面的榜样示范,那么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将会越来越严重,让孩子变成一个好斗的人,当别人不小心碰到他,也会被他视为自己的攻击,从而进行攻击,有的甚至会为此铸成大错。

  3、遗传因素:

  近期的心里学家研究表明,在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大约占百分之五十,其余的百分之五十中有一部分是家长与孩子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所谓的遗传并不是父母打人,骂人等一些具体的行为遗传给孩子,他们遗传给孩子的只是神经活动类型,比如情绪容易激动,兴奋性强,反应速度快等自然特征。这些具体的自然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中就会产生攻击性行为。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方面,有坏脾气的家长一定要有耐心。

  4。 个体成长的阶段性因素:

  小班幼儿大都在3—4岁左右,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语言发展虽快,但多数语句表达不够清楚,很多的时候是用动作来代替的,所以有些孩子会无意识的出现攻击性行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模仿力极强,因模仿而出现的攻击性行为也很多。

  由于每个幼儿的个体气质不同,加之个体发展不完善,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容易兴奋,加之好奇心强,往往在新的刺激下会产生不合常规的现象。3—4岁的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且多愿玩相同的玩具,如果相同数量的玩具较少时,小班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往往会出现工具性的攻击行为。小班幼儿社会认知能力刚刚开始发展,不能较好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四 、幼儿园教育矫正措施:

  小班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的频率很高,加之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出现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也会增多。因此幼儿园的教育矫正工作很重要。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由此可见,孩子们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只要采取正确的措施,任何不良的行为都是可以改正。

  1、幼儿园要创设宽松的环境。

  幼儿心理学家认为,在实际引起攻击性行为的过程中,环境提供的刺激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幼儿园要为小班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室内外活动空间要大,避免小班幼儿因身体的碰触而引起攻性行为。其次为小班幼儿提供玩具,活动材料要与中大班有所不同,小班幼儿相同数量的玩具,材料一定要充足,而中大班则以多种不同玩具,材料为主。另外还要注意在为小班幼儿提供玩具时,避免提供有攻击性倾向的玩具(如玩具枪、刀等),这样可以减少冲突的产生,从而减少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2、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

  鼓励孩子的亲善行为,如分享、合作、帮助别人等行为,也是消除孩子攻击性行为的一种好办法。例如:甲甲将不小心摔到在地的斌斌拉起来,并和他一起玩自己的玩具。老师发现后在小班幼儿面前说:“甲甲真是好孩子,他真的很棒,今天帮助小斌斌站起来,还和他玩自己的玩具,我们都喜欢甲甲,都愿和他玩,对不对。”几周之后你会发现甲甲的攻击性行为减少很多。

  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强,如果在幼儿园里采用这种亲善行为,老师及时给予小班幼儿奖励,那么其他小班幼儿也会跟着学好的。久而久之他们都会去分享共同的玩具,合作完成活动,攻击性行为就会减少,亲善行为就会增加。

  3、提高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小班幼儿虽然比心理发展不完全,但是有的时候在成人的帮助下他们还是能够理解一下事情。当一个小班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帮助幼儿理解他的行为是不对的,在这样小朋友们都不和他玩,爸爸妈妈也不喜欢,不给买好吃的和好玩的玩具。其次教师可通过移情训练来教给幼儿体会他人的情感。告诉这个进行攻击性行为的小朋友如果把你的脸抓破你疼不疼,你高兴不高兴,还愿意和他玩吗?通过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就会有所减少。

  4、幼儿教师对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冷处理法。

  当小班幼儿出现过多的攻击性行为时,要采取冷处理地方法,不要勉强他们的这种过激情绪,如果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得不到任何强化,对减少幼儿的攻击行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老师每当看到那个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就说:“今天要乖不要打架”或者“今天你又打架了吗”那么这个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会越来越严重。但是如果每天来园时对他说:“你是一个乖孩子,能很好的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对吗?”由此以来那个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就可能减少,有的甚至会完全消失。由此可见幼儿教师采用冷处理的办法来矫正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可行的,关键在于幼儿教师的教育态度和耐心以及关心孩子的那份责任心。

  5.幼儿园与家长的配合。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和家长在教师孩子方面也要积极沟通,保持一致性的观点。在帮助幼儿矫正攻击性行为这一方面,双方要积极配合随是交换信息,采用最恰当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通过双方的配合就能使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越来越少。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应该用更多的关心和爱,用平静温和的教育,让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得到有效预防和纠正,让他们成为具有健康心理的新一代。幼儿虽然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认知的成长分在行为调节方面所起的作用不大,但是成人也不要忽视幼儿内部因素对控制攻击性行为的影响。首先,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要让幼儿知道自己攻击性行为的危害性,再通过移情训练的方法,让幼儿能够体会到自己的攻击性行为给别的小朋友或其他人带来的痛苦。认知和情感因素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而感到羞愧,通过长期的这种移情训练的方法,会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减少。甚至能够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得到有效的纠正。另外,家长还可以让幼儿养一些小动物,例如,小鸡,小鸭,也会使幼儿内心有怜爱之心,这种鼓励性的亲善行为,也会使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得到纠正。

  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的纠正,需要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耐心的帮助,让幼儿慢慢的来改正,家长和幼儿园也要沟通,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成长,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让孩子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教学随笔【第五篇】:探索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反思

  1、主题内涵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是指幼儿较频繁、较严重地指向他人或物体的身体或言语的攻击表现。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分为身体攻击和非身体攻击两种,身体攻击包括打、推、咬、踢或是从别的孩子那儿强夺物品等,非身体攻击主要指语言攻击、精神攻击。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小班这阶段主要表现为吵架、打架、抓人(抓人是小班最典型的攻击性行为),是一种身体上的攻击;稍大一些的孩子更多是采用语言攻击,谩骂、诋毁,故意给对方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偏小,其生理及心理发育都还不完全,会有不同程度分离焦虑的心理,在这一时期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性尤为突出,由于幼小的孩子他们语言发展还不完善,他们会以各自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内在情感和需要,所以他们的攻击性行为多表现为对其他幼儿身体的攻击,如:打人、骂人、咬人等。成人有时是很难理解他们的各种表征的,经常对他们突如其来的情绪反映感到束手无策。其实,只要你细心观察、分析,就不难找出解决的方法。

  2、案例描述与分析

  案例一:嘉嘉;表现活跃,特爱卖弄,同时攻击性行为较多。

  嘉嘉由妈妈抚养,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性格属于非常外向型。一个充满活力的小男孩。他很小就进了托儿所,所以对幼儿园生活很适应,他非常好动,双休日都很少待在家,玩伴涉及各个年龄。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坦白直率地表明自己的想法,但是对不喜欢的小朋友又有较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在与小朋友玩耍时稍不如意就动手,挥动拳头、用脚踢成了家常便饭,他的母亲是个牌友,难得管他,对他的一些不良习惯和小朋友的告状也是一笑了之,这让嘉嘉辨别不了谁是谁非,更助长嘉嘉的坏习惯。

  分析:嘉嘉的性格特征可以说是他妈妈一手造成的,由于他的爸爸常年在外,妈妈疏于教育所以导致嘉嘉的性格有一定的偏差,其实对于嘉嘉这样个性偏强的孩子,我们要积极转化他们调皮捣蛋的行为,更好地引导他们把活跃和充沛的精力为集体服务,让他们获得更大的个人荣誉感。利用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让其互相感染、彼此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省去了老师很多功夫。孩子们喜欢模仿,特别是他身边的同年龄段的同伴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影响;而正确评价对与错也使儿童学会了较为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全面地评价自我。比如评选"好朋友"、颁发小红花,命名"…宝宝"等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每周五下午通过让孩子们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对于有进步的孩子以及孩子们有进步的方面及时给予肯定并奖励,如小老师,值日生等光荣称号。号召全体幼儿向其学习;而对于孩子不足的方面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其不断进步。孩子们喜欢围着评比栏互相比较,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产生自律意识,自己要求进步。

  案例二:

  梦晨:内向腼腆、话不多、爱哭、易爆发、打人梦晨在家中自己的许多生活问题都是由奶奶无微不至的照顾着。离开了家庭没有了家长的呵护来到一个新的集体中,梦晨在一个新环境中由于紧张有时会有拉尿、呕吐等生理上不适应的反映。她不接受小朋友的关心,不让小朋友碰她一下,稍稍不如意就又哭又打,导致小朋友的不理她。在一次晚点时间,她不愿自己去拿晚点,就一直不停哭。同坐的婷婷给她拿来,她居然一巴掌打掉,并拒绝认错。

  分析:刚入幼儿园的孩子难免有哭闹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新的环境中,身边没有了自己最熟悉的家人。环境的变化和自己生理的变化使得幼儿在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会使幼儿在心理上不接受这个新的集体或排斥这个集体,从而产生了分离焦虑。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群而产生不安心理、对于失去家长的依靠而产生不安的心理、对于在幼儿园中要开展的活动的内容的不熟悉不知所措而产生的不安心理等等。有的孩子虽然自己表现出无所谓,但内心是非常焦虑的,一旦忍不住时就会大哭大闹,遇到一点问题就会用攻击来维护自己,这样的孩子,适应能力普遍发展较缓慢。其实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不及时辅导,会逐渐养成孤僻、内向、沉默寡言、一碰即发的性格,没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泼气息。所以我在幼儿刚来园时不要强求她们不哭,而是利用转移幼儿注意力的方法,用游戏活动吸引幼儿,达到减少焦虑和化解焦虑的目的。

  3、讨论与反思

  从以上的观察可以看出,虽然都是在同伴关系中处于矛盾型的地位,但是他们的性格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就像人生中第一次出远门一样,对将要去的地方由于不熟悉而产生不安的心理。却由于交往方式的失误,不是与其它人打架、争吵,就是畏缩、惧怕,最终被这个群体所抛弃。幼儿的这些表现我们称之为"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幼儿的分离焦虑不仅会影响幼儿适应环境的时间长短,同时还会因为分离焦虑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对幼儿步入社会,形成良好的性格、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等多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或生活实践中,我们要认清每个幼儿的性格特征,针对他们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

  4、措施和对策:如何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家园过渡期

  根据上述原理,为了减少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该做的是:一是,努力创造条件,尽最大可能地满足幼儿的各种合理的心理需要。如,公正地对待每个幼儿,尽可能多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对幼儿的期望要合理,不宜过高,因为过高的期望只会增加孩子的挫折感,增加其攻击性行为,要尽量减少对幼儿的不适当的限制和控制,以减少他们的挫折感,进而减少其内心压力,减少其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二是,努力为他们提供宣泄内心压力的多种形式和途径。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不应采用简单的堵截方式(如限制幼儿的活动、不理会幼儿的申辩等)让幼儿"安静"地压抑其攻击性,因为被压抑的攻击性情感不会因此而消失,而是会深入到他们的潜意识中,危害其身心健康,过分压抑的结果往往导致攻击性能量的过度积聚,最终会暴发的更为猛烈的攻击性行为。所以说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宜"疏"不宜"堵",我们要努力创造各种机会,让幼儿宣泄其内心的紧张情绪,以减少他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如经常组织幼儿参加一些消耗能量的竞赛性游戏,特别是竞赛性体育游戏以及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游戏活动;另外,还可以多与每个幼儿交谈,交流情感,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在适当的时间和场合还应允许幼儿大哭或大喊大叫,以减少其消极情绪的能量在他们心中的积聚,进而减少其攻击性行为。这里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不能让幼儿通过摔打物品的方式来发泄其内心的不满情绪,因为大量的研究表明,这样的宣泄不一定能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可能还会在其宣泄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产生更加强烈的攻击倾向。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教学随笔

http://m.baibaidjt.com/jiaoxuesuibi/10820/

推荐访问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案例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研究论文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家长改如何看待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现象分析与措施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条件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幼儿园小班教学随笔(锦集4篇)

小班教学随笔

幼儿园小班教学随笔范文(通用3篇)

小班教学随笔

幼儿园小班教学随笔(通用5篇)

小班教学随笔

幼儿园小班教学随笔三篇

小班教学随笔

幼儿园小班教学随笔模版范文(精选4篇)

小班教学随笔

幼儿园小班教学随笔范文(通用4篇)

小班教学随笔

幼儿园开学小班教学随笔精选3篇

小班教学随笔

幼儿教师小班教学随笔精选五篇

小班教学随笔

小班教学随笔集合4篇

小班教学随笔

幼儿园教育随笔_幼儿园小班教学随笔精选5篇

小班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