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随笔

2019-11-25   来源:中学教育随笔

  中学的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老师们的教育随笔吧。

  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随笔【第一篇】:教育随笔

  作者在多年生物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中学生性心理存在的无知、好奇等问题,探讨了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以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进行性启蒙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个任务的完成,除了家长、班主任以外,生物教师更责无旁贷。

  其一,目前我国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生理上的早熟,女孩9岁月经初潮,男孩11岁初次遗精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突如其来的生理变化,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与生理上的发育产生严重失衡。由于心理发育远远赶不上生理发育的速度,许多孩子对所发生的生理现象产生恐惧。有的子女孩认为月经是“倒霉”,甚至初潮时吓得哭个不停,以为得了什么疾病;有的男孩认为遗精是思想不健康的表现,难于启齿,更不敢向家长和老师请教,终日萎靡不振;更有甚者怀疑自己得了性病,惶惶不可终日。凡此种种,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其二,青春期随着性器官的成熟,性激素分泌的逐渐增加,必然导致对异性的注意、吸引,以及对性知识的渴望。而目前的生理卫生课,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认知要求,他们想进一步了解自己和人类的繁衍。男女同学的生理变化,刺激双方互相猜测,互相吸引,以至于不断思考。这些都不奇怪,对性知识的渴望,有性冲动,正是他们的性发育成熟的正常表现。

  其三,对性知识的渴望,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他们误入歧途。有些中学生便会从黄色音像制品或淫秽书刊中去涉猎性知识。特别是生理的变化引起他们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性兴奋较强,易激动,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难以控制。

  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随笔【第二篇】:教育随笔

  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孩子的教育和引导问题,是家长时刻该认真思索的问题想起在儿子曹雨西在青春期时的变化以及和父母之间产生的尖锐矛盾,我想到现在这也是值得反思过程!那时候,我和孩子他爸爸只知道热衷片面的追求孩子的考试成绩,从没有认真去考虑孩子在想什么,孩子真正的需要什么很少关心孩子的心声,那是我也很浮躁,从不主动和孩子真正和谐的沟通和交流,这是我一生伤痛好在很快改变了这个尴尬的局面这这里我要感谢百度博客,当时就是在小姨的带动下开始在百度上面写博客和孩子交流的,建立了一个文字交流平台,从此有了一个心灵层面的沟通,没有想到坚持写到了现在,幸福的感受是在这里记录下了和孩子一起成长的酸甜苦辣,以及学习到了很多的知识,同时也得到了亲人,朋友最真诚的祝福!来自孩子的心声孩子--谁的青春谁做主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偏偏就不"领情",问题究竟出在哪?我觉得在父母身上。首先,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用一顶"为你好"的大帽子扣住孩子,"为了你我做了专职母亲"、"为了你我苦口婆心"…从行动到话语完全专制,不许辩驳,不能逾越,不得动弹,让我们无法呼吸。其次,父母不知道也没有耐性关注我们想什么、缺什么、需要什么,只是一味地往我们的身体和思想里猛灌"营养品",能否吸收、能否消化却不问不管。殊不知,再"营养"的东西如果不对路,或者用量太大,也可能变成"毒品"。再次,父母过分强调的"危机意识"就是"紧箍咒",不学习如何如何,不学好怎样怎样,天地一片昏暗,世界危机四伏,把美丽的世界、灿烂的青春渲染得沉重压抑,让我们不堪重负。试想,天天生活在这样一种空间里,是个人都会厌烦的,更何况是青春期的孩子了。专家支招1、从生活入手去改变青春期孩子由于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大部分是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形式。他们试图冲破约束和管教是正常的,甚至犯一些错误也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生活上父母注意让孩子独立,充分挖掘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习惯,否则事事代劳,反而会与他自我意识的觉醒增强相矛盾。其次从权威的影响向客观的分析引导过渡,因为社会的迅猛发展,父母常常一开口就显得很外行,权威性渐渐丢失。要避免指令式的"教育",孩子在遇到困难、问题、挫折之后,只是需要来自父母的客观分析和引导,而且,这种分析和引导还应该是朋友式的。再次,要耐心持久地与孩子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接近孩子,发现优点,给予鼓励,并学会"示弱",为孩子创造超越家长的机会,凡是孩子做得好的地方(不局限学习方面),都要夸赞,进一步引向孩子学习。注意万不可只重视学习,再加上许多父母付出了很多,对孩子的要求顺势拔高,出现比较持续和厉害的不满情绪,影响与孩子的一切交流。2、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了对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做父母的如果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变化,而是一味地像以往一样,牵着孩子按自己设计的路线走,自然就会引起孩子不满,有意跟家长对着干。要与孩子融洽相处,父母就得正确认识孩子,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孩子小时候对事物的认知性不强,这就需要父母的提醒与帮助。孩子渐渐长大,父母习惯了孩子对自己的依赖,忽略了孩子成长,依然对孩子指手画脚,当然会让孩子厌烦。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3、A、家长要会索取"爱"不少家长在"爱"的问题上,只尽"给予"的义务,不讲"索取"。如此一来,日久天长会在孩子心中形成这样一个概念--父母的爱是应该的。因此,要向孩子索爱,让孩子学会感恩。一般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低,如果孩子在饭桌上给自己夹菜就会感动万分,其实家长可以向孩子要求更多,聪明妈妈不妨撒娇,要让孩子觉得家长的不容易。当然可以向孩子多要求一点,孩子自然也会多回报一些。

  B、不要开口就下"命令"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父母不要开口就是下命令,"你应该…""你不能…"如此一来,在孩子心里,你只是一个领导。其实,青春期的孩子渴望被当成大人,要让他感觉受到了尊重。

  C、签一份"保密合同"偷听孩子打电话、偷看孩子日记,或者是上网看孩子的留言等美其名曰是为了解孩子的行为,千万不要有。事实上,这是破坏孩子对家长信任度的首要杀手。和孩子签了一份"保密合同",写下什么事情是父母可以知道的,哪些是属于孩子的秘密,然后双方违规会怎么样。D、同一错误别老调重弹对于同一错误,千万不能"老调重弹",会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在批评中要切中要害,简短数语指明问题,也要避免"廉价"的表扬,过多的表扬使孩子对表扬失去敏感性,就会失去激励作用,甚至怀疑表扬的真实性。

  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随笔【第三篇】:教育随笔

  在第一遍教授这节内容时,因为担心遇到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主要采取了说教式的教学模式,从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心理卫生三个方面对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各种变化加以讲解。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上可以看出,学生感兴趣的和有疑问问题没能得到解决。

  第二次教学的备课中,我与组内同课头的老师探讨了他们是如何教这节课的,并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进行了交流,对教学设计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

  一、导入新课

  在这次教学中,我运用人一生成长的各个时期的照片让学生说出每张照片的人处于人生的什么时期,并且结合很多成功教学案例设计了有关青春期男生和女生不同的问卷,让学生自己在心里做出相应的答案。通过这两个内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并且打破学生的紧张、不安,能正面的看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大胆的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通过在第一班级的课堂感受,发现这样的导入形式很快就使学生融入课堂,羞涩、胆怯没了,疑问、求知多了。这样既减少了学生从不正确的途径了解有误知识,又可以正面的疏导学生。

  二、目标突破

  1、学生们畅所欲言,说出青春期男生和女生身体上逐渐出现了哪些差异,自己是什么时候进入青春期的,有没有还没有进入的。

  2、青春期既是成熟的开始,又是稚嫩的结束。通过学生自己演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例,体现心理发展的一些特征。

  3、进入青春期后,与异性同学的相处使学生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对异性的疏远、对异性的欣赏、对异性的了解以及与异性之间原有的那份友谊、大人们的看法,学生都希望能够得到答案。此时,他们心中也有属于自己的答案,不妨让学生自己说说,用平等的心态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认识到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三个阶段,从正面引导学生处理异性关系。

  三、享受成果

  提问:现在的你想要如何度过自己人生这个重要的时期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都给出了自己最想要的答案,他们不仅仅了解了自己在青春期中发生的生理、心理上的变化,而且能更好地处理好心中的烦恼。

  在这节课后,我觉得一节成功的生物课不是简单的介绍生物的特点,更多的是如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再让我上《青春期》这节课,我打算把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案例录制成视频,设计好问题,让这些内容以辩论会的形式在课堂上展开,看看还可以从中发现些什么新问题。

  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随笔【第四篇】:教育随笔

  昨天下午在校会议室给五年级全体女生做了简单的青春期教育讲座,五年级女生基本已经进入了青春期,特别是在生理上,有些大意的父母可能不太在意,导致孩子在面对突然发生的生理反映时会不知所措,通过这样一个讲座,使学生首先从身体结构上了解了自己的生理功能,知道自己是必然要经历这个变化的,还没有面对的孩子可以有个心理准备,不至于惊慌失措。讲座刚开始孩子们都很害羞,听着听着,我发现她们越来越专注了,说明孩子们是非常需要这方面知识的提前学习的。特别是女孩子们,五年级是她们进入青春期的年龄,除了从母亲和女同学那里得到些相关知识,朦朦胧胧知道自己可能要经历些什么,可是又不确定,这使她们很迷茫,性格开朗些的朋友多些的可能从旁边同学处能得到些帮助,性格内向些的朋友不多的,就要承受变化带来的心理压力了。青春期讲座让孩子们明明白白知道了自己的变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要坦然面对就可以了。整个讲座用时约四十分钟,收效良好,结束后出校门时,还碰到几个女生对我说:“老师,您的讲座讲的太好了!”真心的高兴呢,谢谢孩子们的认真聆听!期待今天下午男生的讲座也能有好的效果。

  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随笔【第五篇】:教育随笔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心中认为最美也是最简单的教育。 一、 陪伴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处,教育者和教育途径虽有不同,但目的都是相似的。有的时候,教育不是讲道理,也不是传授知识,更不是恨不成钢和揠苗助长,我觉得,教育最重要的一项功能,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教师的一项教育技能就是陪伴。陪伴,无需过多的言语,需要的就是在孩子的身边,当他需要你时,你在,当他不需要你时,你在远处静静地看着他。孩子有自己的内在原则,有些事情,不需要我们的过多干涉,还有些事情,我们成人必须学会等待。 生活中,会真正陪伴的父母和老师少之又少,要么是包办和干预过多,让孩子缺乏独立承担的能力。要么就是彻底放手,完全不管,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感到被忽略被轻视。所以,把握好度非常关键。陪伴是在一起而不影响和干涉,我们要学会做一个聪明的“懒”父母和“懒”老师。 二、 忽略 我所在的学校是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青春期恋情开始萌芽,他们有好奇,有向往,也会有羞涩,但和我所在的80年代不同,00后的他们对这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持有更加开放和大胆的态度,他们更加坦诚,甚至会公开的表示自己喜欢班里的某个异性。有一次,上课提问某个同学他说的不好,然后我叫了另外一个学生补充,当这个学生的名字从我的嘴里说出来的一刹那全班学生哄堂大笑,有的孩子开始说:“老师,你可真会叫人”。起初,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何故,当看到刚才被我叫起来回答问题的两个学生面露羞涩、低头不语、略显尴尬的时候,我明白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表示什么,我没有说青春期的情感萌动是正常的,也没有说“流言要止于智者”。一是我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不能妄加评断,另外我觉得这就是青春期的一段小插曲,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越是关注越可能越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所以,我采取了模棱两可的忽略态度。我半开玩笑半故弄玄虚的说:“那是,我可是心理老师呀。”孩子们笑了笑,这件事也就过去了,课堂照常进行。也许,我的这种处理方法不是最好的,但我只想让这样一个在他们的发展中最自然的事情在不被强化的过程中以最自然的方式过去。 所以,有的时候,忽略也许比歇斯底里的指责和滔滔不绝的讲道理这些费力的方法要更有用。 三、 赞美 赞美是孩子成长的一种心理营养,正如水、空气、阳光之于草木,它是孩子顺利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赞美是老师一定要会的技能。要说赞美重要,欣赏就更加重要,欣赏是前提,是条件,只有经常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赞美才有可能发生。我们经常会说,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但是作为老师,我们真的能够发现孩子们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吗。 对待学生真的要“因材施教”,有些孩子需要忽略,有些孩子就需要赞美、鼓励。赞美有很多种,有些是无条件的,比如:“你真棒”!这是不因任何原因的赞美。有些是有条件的,比如:“这次你的成绩提高很大,特别不错。”因为孩子做了某些事而赞美。有些赞美是比较概括的,比如:“最近你表现不错哦!”有些赞美则是比较具体的,比如:“今天老师觉得特别感动,因为你在没有任何人敢于承担的时候承担了这个事情。”比较而言,你觉得那种赞美类型是最好的呢?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事情,当然可以有多种选择。对于初中生来说,我比较倾向于选择有条件的具体赞美。会让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闪光点是什么,也会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真诚。 赞美,不是什么很难的事,作为老师,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因为你一句简单的赞美话语,也许就会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虽然赞美重要,但切不可滥用,首先一定要真诚,而不是敷衍,更不是讽刺,否则有不如无。 有的时候,会听到一些声音:现在的孩子很难管,教育工作很难做。我只想说,确实不简单,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孩子的心理,真正的把他们当做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去对待,我想,最美的教育也许最简单。

  以上就是随笔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随笔》,感谢大家的浏览。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

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随笔

http://m.baibaidjt.com/jiaoyusuibi/10069/

推荐访问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中学教师教育随笔

中学教育随笔

中学教育随笔范文

中学教育随笔

建构游戏中学会合作的教育随笔

中学教育随笔

中学英语教育教学随笔范文

中学教育随笔

中学英语教育随笔范文500字

中学教育随笔

中学问题学生教育随笔范文

中学教育随笔

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研究随笔

中学教育随笔

游戏中学会合作的教育随笔

中学教育随笔

中学数学教育教学随笔范文

中学教育随笔

中学班主任工作教育随笔

中学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