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煜与七夕的随笔

2019-11-29   来源:情人节随笔

  作为皇帝,他是个笑话,作为诗人,他是个神话。这个人就是南唐元宗――李煜,他与七夕这个浪漫的节日有着很深的渊源。想要更清晰的了解,请跟随小编的脚步,往下阅读吧!

  关于李煜与七夕的随笔【第一篇】:浪漫的七夕,悲情的李煜

  七夕节起源于汉代,是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因此,这一天又被称为我们中国的“情人节”。七夕是个浪漫的日子,那么它与后唐主李煜有什么联系呢?说来也巧,这个皇帝做得一塌糊涂而词写得流芳百世的李煜,不仅性格文雅浪漫,而且他的生死之日都在七夕。

  李煜(937-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今之南京)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李煜天资聪颖,他对政治不感兴趣,却能诗会画,多才多艺,特别是写得一手好词。按照一般的继位顺序,李煜本没有机会做皇帝,但他的五个哥哥都死得早,所以李煜才成了皇位继承人。但做了皇帝的李煜每天颂佛、填词、听歌、看舞,过着风花雪月的生活,冥冥中,历史似乎专门选择他来为南唐王朝陪葬。

  李煜18岁的时候,遵父命娶了扬州的美女周娥皇为妻。周蛾皇不仅美貌,而且也是位“文学青年”,与李煜是天造一对,地设一双。二人婚后过了一段幸福甜美的生活,李煜曾有一首《一斛珠》描绘妻子娇艳的姿态:“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洗。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可惜好景不长。四年后,在一次七夕的生日夜宴中,李煜将宫中布置得像月宫一样,浪漫的氛围令周娥皇很是兴奋,夫唱妇和共同演绎了几度失传的霓裳羽衣舞。结果乐极生悲,体质柔弱的周娥皇狂欢通宵之后竟一病不起。蛾皇那个正值豆蔻年华,天真烂漫又妩媚动人的妹妹(女英)进宫来看姐姐,风流多情的李煜一见钟情,想方设法接近女英,向她大献殷勤。结果,情窦初开的小姨子不久就投入了他的怀抱。两人忘记了还在病榻上的周娥皇,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偷偷约会。看着心上人拎鞋在手,悄悄走来时那可人的模样,李煜真是又怜又爱,“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花香浮动月色朦胧的夜晚,佳人轻移莲步翩翩而来,少女的紧张、羞涩、娇柔,在这首《菩萨蛮》中表现得淋漓尽至。不久以后,周娥皇病死了,李煜按照礼仪过了三年清心寡欲的生活,随后就娶了被后人称为“小周后”的女英。

  爱情生活是浪漫的,可惜国家日渐衰落。公元975年,宋军入金陵,赵匡胤俘获李煜,南唐灭亡。从小在蜜罐里泡大的李煜一下子从皇帝变成了亡国的囚徒。李煜的性格除了浪漫多情,还率直、幼稚,喜欢怀旧。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把词作为抒发真情实感的工具,每天饮酒解闷,无奈借酒浇愁愁更愁。在《望江南》中李煜写道:“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遥望故土,怀想着旧时的情景,李煜的心充满了凄切。词风也从原来的婉约香艳,变成了满腔的悲愤忧郁。在一个落寞的中秋之夜,李煜对月兴叹,提笔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词中流露出了对故国的怀念,对亡国的切肤之痛。不料宋太宗赵光义听到这首词后,龙颜大怒。于是,这首词为李煜的死埋下了伏笔。

  屈辱的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过了三年,又到了有情人欢聚的七夕之夜,那天也是李煜四十二岁的生日。像以前那样,李煜叫手下人在房子里张灯结彩,还叫来舞女和乐队等,一来庆祝自己的生日,二来也让歌舞麻痹一下自己抑郁的心情。要命的是,他还让舞女们大声歌唱他作的那首《虞美人》。热闹的歌声连宋太宗赵光义也听到了,那还了得,本来就对这词不满的宋太宗,更加认为李煜在明目张胆的宣扬反叛之意。于是,他让平时和李煜关系不错的弟弟赵迁美,以祝贺李煜生日为借口,趁机赐“牵机药”毒酒让毫无戒心的他喝下。李煜这位声名卓绝的词坛帝王,死时十分痛苦,手足佝偻相接,状如织布的牵机。

  不知是李煜的帝王身份成就了他文学上的才华,还是他文学的天赋掩盖了他的政治能力?是耶?非耶?一切都已成了历史,只有他的词一直流传千年,使我们终究还记得,曾经有过这样一个千古难寻的皇帝。而在我眼里,本来浪漫的七夕,正因为有了李煜这样的亡国之君,隐隐间带上了一点悲意……

  关于李煜与七夕的随笔【第二篇】:李煜,七夕缘

  他是才子,是词人,亦是帝王。这位帝王的失败成就了他的喜与悲。如果没有作为帝王,作为亡国之君的历程也许只是金子中的一粒,就不再是我们所熟知的“词中之帝”。

  李煜,本名从嘉,其父祖为显宦。他出生于七月七日,是为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文采斐然,却无意争权,但历史的戏剧性令他由老六转为老大,也是如此造就了他非凡的一生。

  李煜出生于七月七日,死于七月七日,而登基也于七月,似乎如同命中注定一般,所谓双娇配才子,李煜不仅享受荣华富贵,而且又有两个姐妹侧卧君王膝。

  据《南唐史》中所记载“神骨秀异,目有重瞳”,其精通音律,善书法,能诗词,好读书,在书法上也是自成一家。但就是这样的一位才子成为南唐最后一位皇帝。

  李煜继位之时也就是公元961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赵宋王朝,宋太祖志在天下,后来先是平定小国无力理睬南唐,曾说:“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而这个李煜在赵匡胤卧榻之下睡了长达15年。李煜担心北宋来伐,先是做了几年唐王,后自个儿降位为江南国主,表示南唐自治,不会与宋发生争端。

  直至开宝七年,宋太祖平定其他小国之后转向南唐,想让李煜朝见借机不费兵卒以夺权,李煜心知肚明不愿觐见。赵匡胤一怒之下重兵压境。于开宝八年十一月攻取唐都金陵。

  很多人说其无能屈降,无丝毫抵抗即被瓦解。可宋军于开宝七年出兵,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才取下金陵,那么凭借宋军之势借一年之久对于一个“毫无抵抗”的敌人竟拿不下金陵?这岂不是笑话?

  据陆游的《南唐书》和清代《续资治通鉴》等书均有详细记载称李煜当时为迎击敌军采取“坚壁固守以劳宋师”的军事策略。

  对此,南唐面对强大的宋军这是十分正确的做法,但宋人等记载则说其宋兵压至城下还在听僧念经且浑然不知,这恐怕只是作为胜利者的夸大吧?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想必如今许多观点也是出自于此类文献。

  然而为什么李煜有了正确的作战方案仍然不能达到目的呢?

  细细说来,李煜在战初派多路军队在宣州,武昌等地多次发动争夺战或保卫战,以牵制分散敌军主力部队不能顺利南下,但在水军方面李煜千叮咛万嘱咐水陆要配合作战,稳打稳进,但水军在战时却无动于衷,以致在某些战斗步兵深入却无救援。

  另外对于镇江是金陵门户,李煜希望派遣心腹镇守镇江以形成掎角之势,互相照应,以克制敌军,使其难以达到目的。

  但李煜用人不明,派出的将领也是连城带人降了宋军。在外交方面,南唐近邻吴越是宋的盟友,李煜当初致信给吴越希望他能连唐抗宋,信中说:“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

  但吴越目光短浅将书信送到赵匡胤手中以至于吴越,赵宋两面进攻南唐。

  在大军抵达金陵时即使李煜是在听经,就我看来不过是为了缓和情绪,安稳内心,而对于降或死,李煜还是心存希望,因为李煜曾与赵匡胤有过交情,而且深知其性格。

  此后李煜出降果然不出所料赵匡胤还是为李煜选修了一座宅院,但不幸赵匡胤死去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这个弟弟自然与哥哥不同,于七月七日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上用牵机药毒死了李煜,一代词帝就这么结束他戏剧般一生。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也正如自己所言葬送在自己手中。

  关于李煜与七夕的随笔【第三篇】:念李煜

  红尘紫陌,黄泉碧落,前世茫茫因缘错。明水照花,花容易谢。今生痴更与何人说?

  红尘紫陌,黄泉碧落,前世茫茫因缘错……

  烟雨江南乱谁眼,深宫酒宴醉谁心。

  你九五之尊,却单单喜爱舞文弄墨。

  你七尺男儿,却独独喜爱倚窗听雨。

  我恨你,你作为一国之君,却无治国才学。你身在乱世之中,却无鸿鹄之志。赵匡胤步步紧逼,你却不知悔改,依然举樽对月。以至你归为臣虏,垂泪对宫娥。你有没有想过你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我怜你,身为一国之君,昨日还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坐拥美人,把酒问月。今日却寄人篱下,妃子和儿女饱受欺凌。是啊,你有几曾识干戈呢?你终日用酒来麻醉自己,只有醉了才可以宠辱皆忘。醉乡路稳宜频到。醉了,就进入梦乡。你许是知道的,在梦里只是客。便匆匆离去,一杯毒酒,了结此生。

  我敬你,就像那句话一样。“你是一个争议不断的皇帝,却又是一个满腹才华的词人。”一句“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让多少人羡慕。一句“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让多少人惋惜。一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让多少人心痛?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让多少人惊叹?

  你可恨,可怜,可敬。你腹有诗书,却无处用武。你高居皇位,却志不在此。以虽以亡故,却永存我心。

  又逢七夕,不知是该为你的生辰庆贺,还是为你的忌日哀痛。

  明水照花,花容易谢。今生痴更与何人说?

  关于李煜与七夕的随笔【第四篇】: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都说“亡国之音哀以思”,昨日的江南华景、繁华人世,如今都成了昨夜烟尘,幻化而不可忆也!这首《浣溪沙》是李煜归降宋室后,思念故国的感慨之作。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载:“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婉,未己下世。” 李煜(字重光)是元宗李璟的第六子,初名从嘉。

  本来南唐的王位不该由他来继承,李煜的兴趣更多的是在音乐和文学,兼好佛理,当然,江南美景蕴育的如花美眷,也让年轻的王子神迷魂荡。但文献太子早卒,于是重光就被立为太子,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嗣位,而就在上一年,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在开封城里登上御座龙墩,建立了宋王朝。宋朝的强大威慑力,时刻震撼着偏安于金陵的南唐小朝廷,但是,李煜的政权仍然苦苦支撑,惨淡经营了十五年,终于在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李煜被迫出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明年,移至京师(开封),封“违命侯”。“违命侯”是个屈辱的称谓,是武夫赵匡胤对隔江对峙,迟迟不肯归顺的风流皇帝李煜的惩罚,犹如《水浒传》中豹子头林冲脸上被刺的屈辱的印记。 李煜虽说归降了赵匡胤,但赵匡胤对李煜的警惕一刻也没有放松,所谓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眠?”李煜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严密监控之中。

  据宋王铚《默记卷上》所录,徐铉是南唐旧臣,也归降了宋朝,赵匡胤对徐铉采取的是拉拢和打压的双重手段。一日,赵匡胤突然问徐铉:“曾见李煜否?”徐铉对曰:“臣安敢私见之。”赵匡胤说:“卿第往,但言朕命卿往见可矣。”徐铉不敢违命,只好去见李煜。李煜的住处,只有一名老卒守门。徐铉说:“愿见太尉。”老卒说:“有旨,不得与人接,岂可见也?”徐铉说:“我乃奉旨来见。”老卒往报。徐铉进入李煜住处,在庭下站立了很久,李煜并没有马上出来与他相见。老卒进去,拿了一把旧椅子出来让坐,徐铉赶忙说“但正衙一椅足矣。”一会,李煜出来和他相见了,只见后主穿着道服,戴着纱帽,徐铉赶忙施礼相拜,李煜快步下阶,拉住了徐铉的手登上堂来。徐铉依然施宾主之礼,李煜说:“今日岂有此礼!”徐铉只好偏身坐在椅子角上,以示恭敬。但是,旧日君臣在此种尴尬处境下相见,竟一时没有话说,李煜忽而放声大笑,但马上就又默然无声了。过了一会,忽然长叹一声道:“当时悔杀了潘佑、李平!”徐铉无言以对,只好干坐着,一会告辞。 徐铉刚从李煜那里回来,赵匡胤马上就把他召去问话:“后主何言?”徐铉不敢隐瞒,只好如实告知。不久,就有了秦王赐“牵机药”给李煜的事情发生了。“牵机药”是一种诡异的毒药,据说服下后,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之状,极其痛苦和恐怖。 也有另外一个版本,说后主在赵匡胤给他安排的住所里,七夕的晚上,叫故妓作乐,声音飘出宅外,激怒了赵匡胤,加上他演奏的又是“小楼昨夜又东风”之句,于是,赵匡胤终于对他下来毒手。 其实,是那件事引发的李煜丧命并不重要,因为从他仓皇辞庙,狼狈北上,来到东京的那一刻起,作为后主的“李煜”就已经死去了,纵使赵家皇帝不给他剧毒的牵机药,李煜的死法也仍然可以有很多种,但结局都会只有一个——屈辱和卑下不会让胜利者产生恻隐之心,在权势斗争面前,只有死亡法则是永恒的。而且,我想,武夫赵匡胤不能容纳李煜的原因除了权势争斗的本能外,还有潜意识里深深的自卑:他从心底不能接受风流蕴藉的、有着优秀文化修养的李煜的存在!当他自己还是一介粗俗的武人时,李煜已经在锦绣成堆的金陵城里,享受着一种高品位的优雅生活;除了自己现在拥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外,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他在李煜面前都永远是那个出身卑贱的粗俗的武夫!好在自己眼下夺得了天下,可以随意处置这个只会玩高雅的李姓王子了——“我可以随时叫你李煜死得很难看!” 这是否也是一种人性之恶? 于是,李煜必须得死。

  李煜死于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七月七日夕,年四十二。

  李煜统治南唐的十五年,专以爱民为急,蠲赋息役,以裕民力。卑事中原,不惮卑屈,境内赖以少安者,十有五年。当他的死讯传至江南,父老有巷哭者。 李煜在江南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江南的迷离烟雨,掩映着浮屠塔庙,梵音缭绕,香烟袅袅,在僧尼的曼妙吟诵中,李煜在虚幻中麻醉着,他渴望他虔信的佛祖可以保佑他的政权和他的子民。年轻的周后,舞姿依然是那么的轻盈婀娜,她的琵琶弹奏得真是铮铮錝錝,天下一绝呵!这时的李煜,不断地为周后谱着新鲜的曲子,不断地为周后填制着精致的小令……他本是风流才子,他误作了人主。后主的词,如纳兰容若所言,不同于“花间”的典雅,不同于一般词人的“适用而少质重”,李煜的词“兼有其美,兼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识》)。有人说,李煜词“粗服乱头,不掩国色”(《介存斋论词杂著》),有人评“莲峰居士(后主别号)词超逸绝伦,虚灵在骨。芝兰空谷,未足比其芳华;笙鹤瑶天,岂能方兹清怨?”(《半塘老人遗稿》)王国维先生也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之长处。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人间词话》) 王国维先生这番话,可谓品评深刻。道出文学创作的精髓。 斜月,深院,梧桐,清秋,断鸿,流云,雕栏,朱户,逝川,清泪……这是李煜的世界,也是我们的世界。这世界是虚幻的,亦是真实的,它会让我们恍惚之中淡忘了何处是欢颜,何处是泪痕,何处是欢会,何处是离散,纵使亦真亦幻,到底也归于“浮生是梦身是客”啊!

  关于李煜与七夕的随笔【第五篇】:七夕生七夕死,问君能有几多情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七夕节,南唐后主李煜作一曲《虞美人》,感慨物是人非,朱颜不在,风光不再。然老臣旧姬,感慨人是物非。各自感怀,涕泪横流,通宵达旦。囚君萍臣,难得及时行乐排解烦忧,人之常情啊。然,就在今宵囚君离世了。是看破红尘,厌恶尘世了?还是痛感现实多艰,生无意义、生不如死而自尽?还是如后人《默记》所载:宋太祖赐药所杀呢?随时间远去,历史已经无解。

  但这位君王不爱江山爱美人,不黯政治擅诗文,宅心仁厚。他生于七夕,这是中国的情人节啊,他也特别多情。但他用情很专一,不像那些古代君王视美女为玩物。李煜在位期间,虽后宫嫔妃甚多,但却对两位皇后用情极深。大周后,名娥皇,精通书史,善音律,尤工琵琶,李煜作《念家山》,大周后便弹奏词调、作《邀醉舞》。李煜曾为她创作多首诗词,记述香闺韵事、儿女柔情,表达迷恋周后之情。大周后生病时,后主朝夕视食,药非亲尝不进,衣不解带者累夕。及其去世,后主又写《昭惠周后诔》、《挽辞》,抒发对大周后深挚情意以及深哀巨痛。大周后去世后,李煜又娶了周后之妹小周后为皇后。南唐亡国后,李煜与小周后一同被俘入北宋汴京,携手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李煜客死他乡后,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去。

  李煜对皇后浪漫、用心在帝王世界里是空前绝后的,在人世间也是很罕见的。他曾用嵌有金线的红丝罗帐装饰墙壁,以玳瑁为钉;又用绿宝石镶嵌窗格,以红罗朱纱糊在窗上;屋外则广植梅花,于花间设置彩画小木亭,仅容二座,李煜就和爱姬周氏赏花对饮。 每逢春盛花开,就以隔筒为花器插花,置于梁栋、窗户、墙壁和台阶上,号为“锦洞天”。

  就在他离世这一天,也是七夕(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也是李煜时年四十二岁的生日,他也是命人用红、白色丝罗百余匹,作月宫天河之状,整夜吟唱作乐,天明才撤去,然后自己也离去了。看来他是向往月宫、天河的明亮、高洁、美丽,向往天上嫦娥仙女,青春不老美丽永远的――假如他是升仙而去了,现在在天庭应该是掌管着情事,是会祝福世间男女都过着天上人间的生活的。

关于李煜与七夕的随笔

http://m.baibaidjt.com/jierisuibi/10436/

推荐访问

关于李煜的作文素材 关于李煜的作文 关于李煜的电视剧和电影 关于李煜的有关历史 关于李煜的故事 关于李煜的作文800字 关于李煜的诗 关于李煜的论文 关于李煜写中秋词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情人节随笔作文六百字(锦集3篇)

情人节随笔

曾经的你

情人节随笔

情人节快乐

情人节随笔

关于李煜与七夕的随笔

情人节随笔

情人节散文随笔

情人节随笔

情人节的散文随笔

情人节随笔

2月14日情人节随笔

情人节随笔

夏七夕随笔集

情人节随笔

白色情人节散文随笔

情人节随笔

2月14日情人节随笔

情人节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