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随笔

2019-12-07   来源:重阳节随笔

  桂花十里飘香过后,便又到了大家重阳登高的好时光,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重阳登高那些事。

  重阳随笔【第一篇】:赏菊

  日子一天一天的消磨着,翻开日历查阅十月一日国庆小长假,方知黄金周里还有一个农历九月九重阳节,也就是自98年后国家法定的老人节。每年三月三的春季郊游踏青,九月九的秋季则登山赏菊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每到重阳菊花盛开的时节,人们喜爱观菊,赏菊,品菊花茶,饮菊花酒,唐代诗人元稹写到“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不与百花争春,黄金正色独立霜秋。有诗句“秋来谁为韶华主,总领群芳是菊花”。 菊花傲立霜秋,金黄的色泽被 人们视花中君子,与梅兰菊竹共称“四君子”。古今往来的诗人宽心饮酒遣兴赋诗时常以菊花为题抒发情感。唐伯虎说:“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萝看秋风”,杜甫感时花溅泪,李白醉酒常卧篱菊下,陶渊明更是弃官归隐专注东篱种菊。陈毅元帅直言道:“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菊花象征高洁清幽,洁身自好,不屈身迎逢,不求高位,不趋世俗,为人们喜爱。

  菊花也有一些别名如:寿客,金英,黄华,秋菊和陶菊。其中陶菊的称谓就与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作者陶渊明有关。陶渊明祖父曾是开国元勋授大司马,父亲也任太守,陶本人偏偏“性本爱丘山”虽在现叫九江市的地方当过“公务员”,也到荆州军队当过“参谋干事”,最后到家乡湖口当了八十多天的“县长”,由于“少无适俗韵”,为官期间感悟“误落尘网中”,而且“一去十三年”。后来因为亲妹妹在武昌去世,终于弃官种田二十多年,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性情自然豪放,他有一张无弦的琴,时常有朋友来饮酒高兴时就假模假样的弹几下,以表示让大家尽兴。喝酒时自己若先喝醉了,就立即对同席说:”我醉欲眠你们可去“!有朋友见他脚上鞋子破了,叫手下来人丈量,他当即将脚高举来人面前,毫无是否礼貌。这种真性情,真实的为人,现在是越来越稀罕了。

  因为有段时间没有在博客上磨矶墨迹,逢重阳节想到菊花引起思绪,就随便写点作为过节。总结起来就是不与百花相争春,偏爱东篱迎寒秋。黄金正色照人间,千年故事说到今。

  重阳随笔【第二篇】:重阳随笔

  闻着桂花香,不知不觉间,重阳节就到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古时就有孝老敬老的传统,今年重阳节我陪着爷爷去登了岳阳金鹗山。

  说起金鹗山,它其实是个公园,里面有座小山丘,树木茂盛,空气清新非常适合老人小孩散步。从山脚下往上看去,只能从树林中看到几条小路。沿着平缓的小路,我们不一会就到了半山腰,一条小溪从眼前经过,对面就是一片枫林,深红的叶子伴着春风起舞,整座山被铺上了红地毯。我扶着爷爷跨过小溪,走了一条林中小径,迎面又传来一阵桂花香,仿佛是秋天在向我们招手。在桂花树边有个八角凉亭,凉亭边上有一群孩子们在玩泡泡枪,大孩子在吹泡泡,小孩子则追着泡泡跑着跳着,老人们坐在凉亭里看着孩子们露出慈祥的微笑,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在孩子们边上守护。

  爷爷看着孩子们,好像回忆起了什么。爷爷是土生土长的岳阳人,那个年代物质贫乏,但也阻止不了当时孩子们的欢乐。我们坐在山顶的草地上,听爷爷讲起了故事。那时孩子们也会来金鹗山玩耍,去树上摘果子吃,或者是下河捉鱼,重阳节也有许多人登高,总有无尽的乐趣。他还说,现在人民生活条件好了,但儿女们都忙于工作,很少回家,不像从前四世同堂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那般幸福。孩子们即使回了家不是在玩手机,就是趴在电脑前,似乎都没有时间和老人好好聊聊天。听了这番话我也羞愧难当,其实上了初中之后,我也很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这次也是借着重阳和国庆节回家看看。

  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温暖的昏暗中,吸饱了阳光的树叶低垂了下来,青草也垂下了头,香甜的气息弥漫开来。看着爷爷开心的笑容,我的心头也浮起了一股暖流。

  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人们忘记了许多优良传统,这次重阳节登高提醒我,不仅重阳节要孝敬老人,平时也要关心老人,教会爷爷奶奶使用手机软件,与他们更好的交流,让他们生活的更加美好!

  重阳随笔【第三篇】:重阳的沉思

  我的思念,是不可触摸的网。我思念亲友,回忆往昔,怀念生命中流淌过的岁月,朦胧着玫瑰色的斑斓,闪烁着粉红色的光彩,点缀着淡紫色的忧伤,或坦然,或瑰丽,亦或沉痛。

  人生没有假如,時光难再倒流。在生命的单程线里,邋邋遢遢的也罢,积极向上也好,都随着宇宙的运转都滚滚向前。只是有的人惜时如金,一生勤勉,给后人留下了诸多的回味;有的人却揮霍了青春“留来”了岁月, 至老一无所获。想起前几天的一句话:“我们对年龄的恐惧,其实并不在于年龄增长所带来的苍老,而是恐惧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仍然一无所得。”想想自己,捋捋长须,不禁赫然一声长叹!

  几声唏嘘,几多惋惜。时光好快好快,还没弄清怎么活,便离我们怅然而去。蓦然回首,总是感慨者多,欣慰者少。只有奋斗的青春才无怨无悔;放逸的岁月只能凭添缕缕惆怅,成了生命里不可触摸的瘢痂。特别是穷困潦倒之人又巧遇多事之秋,眼望人家蒸蒸日上,自己却步步踏空。斑白的两鬓、疏松的牙齿、佝偻的脊梁以及分散的精力,都不可能与往日相提并论,就是想说个“想当年我……”也没个资本。

  雁阵惊寒。一度春秋又将过,几多岁月能无悔?默默无语,我远眺苍穹,繁星闪烁,深邃杳远,倍觉自己的渺小;静静独坐,思绪滚滚,逃不出曾经“成龍变虎”的窠臼,甩不掉剥蚀自己灵魂的愧疚。不是生活太苦逼,也不是人生太苦短,而是满可以更好,满可以精彩,却在大好的年轮里把自己一度荒废了,“混”成一塌糊涂……别人可以混出一片天地,自己却混来一肚子惋惜……

  “人生最大的骄傲,就是在成年时实现童年的梦想。”(马佳)这恐怕不少人都没能实现,自己倒可以宽慰几分。可现实的是,我不能很好地实现一年的打算、一月的打算甚至一天的打算,常常是虎头蛇尾,有前进没后进,想象时龙腾虎跃,行动时稀里哗啦,一来点真格的,不是用“形势所迫”、“处在江湖身不由己”别人来慰勉自己的话自己也用来胡弄自己,就是耐不住寂寞、守不住初心、压不住烦躁,自己放纵自己。自己倒也罢了,还影响了身边,实是害人害己。忽然觉得,你不努力,也是损人的,至少树立了一个坏榜样呵!

  感慨是无用的,叹息是无聊的。是平庸者独自在深夜里的“吱吱”,是俗不可耐者“丝丝染染”的“叨叨”,实是一种可卑加无奈的表白。真正的努力者是无暇顾及这些的,象蚊子的隐隐嗡嗡只能引起他人反感与厌烦罢了。说实在,自己颓废,就是再为别人拍手都是一种可怜,就是再怎样鞍前马后也是一种卑微!干嘛自己不努力,老是等着为别人喝彩?!干嘛原本可以和他一样,却成了现在的自己?

  抬头看路,低头思考。不抬头会迷路,不思考会轻浮。及时调整自己,摆好心态,捋捋思绪,反躬自省。把如烟的往事抛撒,把无序的思绪摒弃,正视自己,放下架子,不管岁月如何,努力永远是正当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充实的过好每一天,是对生命最起码的尊重。一生不易,岁月无多。有多少时光值得我们挥霍?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桐已秋声。”当您垂垂老矣时,可否记得我当年的唠叨?别象我一样“犹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重阳随笔【第四篇】:重阳习俗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为何称“重阳”?那是由于“九”是从“一”开始的个数最高数,古人将“九”看作是吉祥、长久的“至数”、“阳数”,故称九月为“阳月”,九日为“阳日”。九月九日恰是两个“至数”相遇,两个“阳”重叠,故而称“重阳”。

  那么,重阳节登高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一风俗一般认为始于东汉。据《续齐谐记》:“汝(ru)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盖始于此。”

  译成今天的白话即是:东汉年间,汝南人桓景跟随易学大师费长房游学多年。有一天,费长房对桓景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你家将有大祸临头,你必须立即回家,叫家人用茱萸盛在红色的袋子里系在臂膀上,举家登高饮菊花酒,这祸害就可以消除了。桓景按照费长房的交代去做,在九月九日这一天,带全家人佩茱萸登高饮菊花酒。到了晚上回来,见到家里养的鸡犬牛羊全都死去。长房听到这个消息后,说:“这些鸡犬牛羊的死,是替代你们一家人死呵!”

  这就是重阳节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的来历。

  重阳随笔【第五篇】:重阳有怀

  又一个风和日丽的九月,在满世界桂花飘香的光阴里到来。转眼又是重阳,这是个至高无上的日子,到了九九极数。

  重阳曾有过多少动人的佳话,曾有过多少文人骚客的瑰丽诗篇。那些诗篇让人思念家乡的亲人、感叹岁月的流失,字里行间渗透着人生无奈的悲欢离合。

  读刘兼的《重阳感怀》:“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细品后让人悟到,重阳的登高习俗其实质就是遥望故乡思念亲人,感叹光阴的易逝惋惜人生的岁月。重阳,其实就是思亲的节日、伤感的节日!

  古往今来,写出咏叹重阳诗篇的多半是上了年岁的游子,可见重阳是游子的思亲日,是人生不惑之年以后的岁月感悟日。重阳,九九归一,是沧桑岁月的重叠、是人生暮年的象征。

  水流云在。多少感叹沧桑岁月的诗人,也不知几经轮回仙体何在,然九九重阳却依然流传。近年来,不知是何人主张,定重阳节为“敬老节”确实是“聪明”之举。

  往昔重阳登高思亲,虽寓有敬老涵义,但毕竟没有明确是“敬老节”,追根溯源大概有以下原因。一是中国从孔孟的儒家思想统领精神世界以来,忠君敬老是人们的道德准则,从出生到老去都不会违逆,年年岁岁敬老如斯,何需定一个“敬老节”?再就是重阳登高思亲感叹岁月,情感复杂寓意深刻,何以冠一个“敬老”就可了得?

  越是欠缺了的东西就愈发要标榜。文革浩劫人伦丧尽,尊老传统几乎荡然无存,再不来个“敬老节”成批增多的老人还活得下去吗?定个“敬老节”大有安抚人心之意。

  然而,定个节日终归是“节日”,没有天天有过节的。就象“3。15”产品质量日一般,一天打假,三百六十四天造假,中国百姓天天生活在毒食品之中,但你能说你不幸福吗,外国可没有打假日,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敬老节”也同样如此,吃餐敬老饭发个小红包,一天笑容满面敬重你,三百六十四天嫌弃你,但你同样得感谢领导,不要牢骚满腹不识抬举。

  人生易老天难老,不历沧桑难悟道。然而仍有那么多久经风霜的年迈老人活在怨三怨四的怨言中,那是多么的不明智不应该啊。各人有各人的经历,没有人有那么多闲空去理解你;各人有各人的事情,没有人有那么多时间去敬重你,你何必寄奢望于他人,又何必寄奢望于一个哗众取宠的“敬老节”?权当它是个“严肃的游戏”你就释然了。人生暮年,欲得到别人的尊重还得学会自己自重。

  人生的路途一步步走来,身体渐渐衰老,沧桑的岁月会改变你的容颜。然而岁月再沧桑也改变不了你的灵魂,你的灵魂仍旧依然。老小老小,为什么老与小相似?因为,人老了已无所企求也无可企求,摘去了面具的束缚,甩掉了名利的权衡和纠缠,体现出来的就会是天然的心灵,所以又回到了初始人生的天真。

  我们一步步从年青走来,又一步步向末日走去。人生的目的和结果、终极价值在哪里?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其实,人生不需要目的和结果,也不需要明白终极价值,目的和结果就是重生,终极价值就是毫无价值。人生的乐趣就在于体验岁月沿途的风景,在于积累回忆的沧桑影像。

  沧桑岁月的感悟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它永远不会丧失,永远忠实的跟随你的灵魂一直跟随你到永远、永远。

  以上就是随笔网为大家整理的《重阳随笔》,感谢大家的浏览。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

重阳随笔

http://m.baibaidjt.com/jierisuibi/11648/

推荐访问

重阳随想属于什么体裁 重阳随想阅读答案 重阳随想的体裁是什么 重阳随想阅读题答案 重阳随想是散文吗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特殊的节日

重阳节随笔

最美在重阳

重阳节随笔

幼儿园重阳节教育随笔

重阳节随笔

九九话重阳的随笔文章

重阳节随笔

重阳节幼儿园教师随笔

重阳节随笔

九月初九重阳节随笔

重阳节随笔

有关重阳节的随笔

重阳节随笔

幼儿园关于重阳节的教育随笔

重阳节随笔

幼儿园教师重阳节教育随笔

重阳节随笔

幼儿园重阳节亲子活动随笔

重阳节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