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回顾端午节随笔

2019-12-07   来源:端午节随笔

  导语:年少的时候,平常乡下的端午节,更叫人念念不忘,记忆犹新。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中年人回顾端午节随笔》,欢迎阅读。

  中年人回顾端午节随笔【第一篇】:端午随笔

  很长时间里,只知道端午节与屈原相关。刚念书的时候,老师就言之凿凿,五月初五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但满眼都是喜庆的氛围,看不到一丝伤感的影子。心里不免纳闷,又特别享受这样的喜庆,尤其是,这一天就是平常的庄户人家,也可以品尝到因为节日到来所凝结的幸福滋味。

  来到江南,才知道这端午佳节还另有一说,在古吴越的土地,如今的江浙一带,广为流传。那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含冤而死的吴国大夫伍子胥。伍子胥历史上有记载,为过韶关一夜白了头发,可还是没落个好下场,被吴王赐死,沉尸水底,最后变成了涛神,百姓为了缅怀他,五月五日迎涛神,渐渐演变成了如今的端午节。

  不管是郁郁不得志自沉汨罗的屈原,还是冤死被抛尸江水的伍子胥,都已经随历史漫卷,成了一种记忆,一种追溯,一种中国文化沉淀里的传承,而矗立了两千多年的这个日子,翻新出许多生活的韵味;于历史的沉积中,享受生活的五彩斑斓、和风惠物和芳香浓郁;快何如哉?

  年少的时候,平常乡下的端午节,更叫人念念不忘,记忆犹新。

  家在山区,这粽子,未必年年都包,但咸鸭蛋、咸鹅蛋年年都不会少。母亲会为这,每年都早作准备。每年的春夏,见了下乡串户卖雏鸡雏鹅的人,母亲一定会每样挑上几对,精心巴意地养着,长大了,鸭也好,鹅也好,都能下蛋。有时候,也自家孵一些,只是比买要繁琐得多。所以呢,这鸭蛋、鹅蛋都是自产的;母亲会选一个结实的瓦缸,涮得干干净净,盛上井水,把鸭蛋鹅蛋洗的干干净净,放进缸里,加盐,腌渍起来。做咸蛋,有技巧。时间太早,等到五月端午,吃的时候太咸;迟了,未免又少了些成色,不够入味。母亲总是把时间拿捏得恰到好处,每一年端午煮出来的咸蛋,咸淡适中,蛋黄又都浸出了油,剥开,都是黄爽爽的油,吃在嘴里,沙朗得很。

  另外,一般的年份,新麦已经收了。跟七姑八婶一样,母亲会淘些麦子,摊在竹匾里晒干,去磨坊加工成粉。在端午这一天,蒸馍,或者几户人家约了,请有能为的人,炸油条或者麻花。瞧着乡村小路上来来去去老老少少的脸,都写满了喜气。日子的味道,于这些时候,渲染得淋漓尽致。

  出了嫁的女儿,一般,这一天都会回娘家。自然不会空手,少不了一些礼物,美其名曰"送端午";于是家家的厅堂里,又多了欢天喜地的说话声,被逗得不耐烦了的孩子的哭闹声。这些声音,和院子里的掩不住的清香,把庄户人家的快乐和满足,书写得惟妙惟肖。悬蒲挂艾,自然是少不得的事。菖蒲长在池塘里,艾叶树在地边田角,头一天,就被割回家。用彩色的线扎成一小束一小束,挂在门边上。虽然山村的人家,几乎没见过龙舟,但这端午节的味道,一样芳香袭人。

  饮雄黄酒,熏白芷,大约兴盛于江南地面。江南多水,湿气浓重,又值梅夏时节,这雄黄酒,有去湿通筋的功效。正好调节身体,活筋络骨,老祖宗的高招,就是把一些简单的事理融在一起,让人在享受节庆的时候,又不疏于对自我的调养,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一种心口相传的博大精深。

  似乎在我的记忆里,没有看见父兄酌饮雄黄酒的场面,但酒的醇香,这一日,从家家的院子里溢出来,整个乡村都是惬意的酒香。尤其是读了书,知道了许仙和白娘子的事。对这雄黄酒,竟多了些恨意,要不是那杯雄黄酒,白娘子也不会露出原形,这人妖的爱恋,也不会被法海戳穿。这茫茫人海,不又多了一宗爱情的绝唱?但不管我是为何不情不愿,这端午的风俗,流淌不衰。年岁渐长,才明白是自己的无知,然这年年的端午节,依稀会想起那个亦人亦仙的白娘子,隐约在时间的光影里,还留有她的痕迹。

  现时的端午节,物产丰富,热闹非凡。但是,撇开浮华,总觉得少了些以前的滋味,少了些浸泡在日子的芳香绵长。

  离开了土地,最然也就离开了麦子独有的芳香,更谈不上劳作的生活情趣,麦子如何磨成粉,粉又如何做成各种花色的美味佳肴,恐怕,现在的年轻人,能有幸一见,就算造化不浅,更谈不上围在一起大家动手自得其乐了。从超市或者食品店里买回来的咸鸭蛋,又如何能吃出母亲的味道?

  倒是街上依然还有卖菖蒲蒿草的,一小把一小把,虽然花钱,终不是从自家的田边地角里采来的。究竟还是少一些泥土的气息。

  看于丹这一期在文化之旅上的节目《端午节的记忆》,心中颇多感触。"接地气"的说法,让人不能不去深思。是不是说,无论社会为何进步、发达,我们的两只脚,还是不能脱离土地。我们的内心,还必须从土地中,撷取精神充盈的食粮。

  过节,就是"绵延一种活着的方式",对节日的记忆,要能够"记得起""唤得醒,回得来",说得多好。传统节日,不单单是端午节,赋予的,就是这些意义吧。

  中年人回顾端午节随笔【第二篇】:端午随笔

  一个有着诸多传说的传统节日。

  犹记得幼小时的我对节日的渴望,因为又可以不用上课了,又可以走亲戚了,又可以吃最爱的鸡蛋了,最重要的还是又可以看龙舟比赛了。

  时至今日,虽然不在那么的渴望节日了,但是对端午的印象依然是如此的相似,每当端午来临之前总是会连续下几天的雨,这是悲伤的雨,只是,这是为谁而悲伤呢?小溪满了雨依然,池塘也满了,雨依然,最后西河也满了。

  西河,承载两岸人们龙舟梦想的母河被这不知所谓的悲伤淹没了。悲从何来?为今日而悲还是为那不知真假对错的远古历史而悲。至少我不认为一个人能承受如此深沉的悲伤,但历史却一次次的在重复着,似乎在刻意的让我们铭记着什么,人死人生,一代又一代,我们铭记的那些又有多少能永恒的长存。

  这是必然的结果吗,只是人类的记忆到底能承载多少历史呢?没有那么多的原因,记忆总会有被遗忘的那一刻。或许端午留给我们现代人最多的就是能够那一天的假期把。但我们所生存的这片天这片地却依然悲伤,他们是永恒的,属于他们的记忆依然永恒。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中年人回顾端午节随笔【第三篇】:端午节随笔

  在美国呆的快傻了,好多节如果稍不注意都能错过。在美国大点的城市里华人超市跟美国人超市一般大,而且人山人海的劲头跟国内好有一比,超市里国内的食品商品应有尽有,就连收款的外国人还时不常的冒出几句中文来。好多生活在大城市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提醒,出门说话要注意,别以为说中文没有人能听懂,一不小心边上的老外就跟你接话茬了。

  别说大城市了,在我这里原来基本没有老外会说中文,不知道我是中国人的都先问:“你是日本来的、韩国来的?”如果知道了你是中国人呢,就问哪个城市来的,他们知道的也就是北京,最了不起的说句:“你好。”还好像拐了好几个弯,常常让我想到自己的英语是不是也说的这么糟糕。

  现在不一样了,每天送信的邮差进门看见我是中国人就立马说中文了,不仅可以打招呼还能说点别的,前几年你听着费劲的话,现在都说的溜着呢。一个黑姐姐给我们楼送信有一阵子了,每次来都得跟我说几句,赶上忙的时候我应付一下,有时间呢就跟她说说,她女儿学中文,所以她也跟着学了几句,什么香蕉、茄子都能说,发音像咱们电影里的日本人。虽然这个黑姐姐经常把信送错,但由于会说中文我好像并不像别人送错信那么生气,楼上的送到楼下,左邻的送到右舍,原来习惯了拿到信就拆开,现在不敢了,怕把别人家信拆了,有些帐单别人也不愿意你看到,咱们自己的信息也不想让别人看到。

  黑姐姐皮肤很好除了黑,那天她有时间问我都用什么样的护肤霜,因为她看着我皮肤好,我给她看了我的,她很高兴说也要去买,因为便宜,我跟她说还有好一些的就是比较贵,如果你皮肤不敏感就可以去买了用,黑姐姐的皮肤一般不敏感,而我真的不是不买贵的,试过好多种,都因为皮肤敏感不能用,有时候长的白并不是什么好事儿。想起来还是挺省钱的。

  黑姐姐由于跟我有过一些聊天,跟我的关系还显得挺近的,现在进门就是:“你好,我的姐妹。”这些年观察,黑人真的很显年轻,有些看着能年轻20岁都不止。

  美国经济不景气后,邮局也裁员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裁掉的都是好的,剩下的都是不知道信往哪儿送的,而且邮递员也不像以前几年甚至十几年都是一个人送相同的一片的了。这不,那天来了个男邮递员,进门说了好几句话,我居然一句没听懂,而且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语啊,我吓了一跳,以为自己出了什么毛病,当我再听才发现,人家跟我说中文呢,问我这楼里怎么个送信法,是送到哪屋还是要挨个屋送?天哪,这中文说的,能说这么复杂的 话,我赶紧先夸他中文说的好,人家立刻告诉我,在中国大连专门学了2年的中文。

  在中国学过中文的跟在美国学中文的真是效果完全不一样啊,看来语言环境很重要。

  美国人懂中国文化的越来越多了,经常有美国人打听咱们12生肖的问题,很多人上来就知道自己是属什么的,还知道属羊的命不好呢。随着中国人越来越多的在美国生活,美国人也被慢慢地改变着,有一些节日他们也知道了,很多美国人还到中国店去买菜,买鱼,买水果,一是便宜再就是以前没吃过的也想尝尝,有一次我建议一个美国人可以买点鸭梨尝尝,一个星期后我再问她,人家说还没吃呢,因为在等着它软了,美国没有别的梨只有大头梨,那是一定要等软了才能吃的,这鸭梨要等软了再吃可麻烦了,我赶紧告诉她这梨买回来就可以吃的,不用等。你看看这可不光是咱们不容易融入,他们也一样,因为不了解啊,想当然地认为梨就要等软了才能吃呢。

  costco是全美的连锁店,那天看见有卖龙口粉丝的,想到前些年龙口粉丝曾经有问题,好多年都没敢吃了,看见美国店里有卖就买了一包,回来吃也没吃出什么不同来,不过做汤的时候感觉更容易断就是了,估计明胶放的不够量,这就是不同吧。

  端午节在国内是很受重视的一个节,刚来美的时候我也是每年都像模像样地过,提前好久就去买粽叶买糯米买枣的,现在慢慢的也不那么上心了,只是看到电视里新闻报道关于粽子的事情才会想起来要过粽子节了,包几个粽子也要吃几天呢,不用多包,也很省事。想着也是对节日的概念越来越淡了。

  早上起来打开电脑收到了不少的祝福和问候,有国内亲友的,也有网友的,内心感到温暖而感动,很多人都以为在美国没有粽子吃,也不过这个节,其实不仅仅能吃到粽子还有划龙舟活动,不过我没时间去看。粽子现在多数都是香港和广东的或是台湾的,咱们大陆的很少,不知道为什么。

  感谢朋友们的问候,我也在美国问候大家,祝福大家端午节快乐!

  送给你们我包的粽子吧,让它跟祝福一起飞到你们的身边!

  中年人回顾端午节随笔【第四篇】:端午随笔

  河边传来激烈的鼓声,漫步到河边一看,原来是备赛于端午的龙舟团队正在训练。

  每一次鼓声都敲打着队友门的心声,无数次的呐喊,无数次的划桨,无数次的流汗,他们不仅仅是为了领奖台的那份荣誉,更多的是在备赛前的每次合作。

  他们冒着夏日的酷暑,他们面对激烈的竞争对手,却执着于内心那份团结,那份友谊,那份期望!

  于是他们精疲力尽,苦苦的挣扎,当我仔细看看,发现龙舟上都是些中老年人,看到他们那样的拼搏精神,那样的精诚合作,站在河岸的我有些失落,失落得有些不堪回首。

  孩子你正直于青春年华,却失去了青春该有的那份活力,那份激情,坠落的还不如这些赛手们!哎!还有什么借口比这样更好的理由!

  中年人回顾端午节随笔【第五篇】:端阳随笔

  一转眼,又到农历五月五。若不是有个闰四月,端午早就过了,时间总是那么快。这世间,恐怕最无情的,就是岁月吧。

  昨天,下了场大雨,算是迎接端阳的到来。此刻,却烈日炎炎,阳光满满,期待着雨飘飞。

  其实,对于节日,并无过分的在意。一年中,这节那节的,记都记不清楚。

  小时候,一直是母亲或姥姥包粽子,我,只会吃不会干活。现在成了家,母亲没心思张罗,一般在外面买。超市的粽子种类各式各样,板粟、蜜枣、花生、蛋黄、肉粽,应有尽有,然而,少了爱的味道。

  印象中,以前,每到这天,母亲总会从山上摘好些艾叶,洗洗熬水,烧开,放至温度合适时,给我们轮流洗澡,说是一种习俗。另外,还要挂一把在门上,为避邪。出来多年,加之,城市里不比老家,如今,未再用艾叶洗过澡,无非,到菜市场买点搁置在门口。此回,我去得晚了些,到今日,附近的艾叶全卖光了,也罢,只是风俗而已,无须太当真。

  昨晚同小姑聊天到一点半,父亲一大早打电话来,睡不着了,忆及答应过他的事,寄钱给他过节的,赶紧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

  到工行时才八点,取了钱,然而行至苏宁电器旁的农行,可惜,银行要九点才上班,自动柜员机只能取不能存,看来,要么等,要么去其他地方。周围的几个农行都在装修,我考虑了下,觉得还是等等算了。

  父亲的生日即将来临,干脆多存些,免得他来回跑。顺便,往公公卡里打了二千,当作一点孝心。他们年迈,身为儿女,只恨自己能力有限,不能让老人安享晚年,汗颜哪!

  老公不回来,离市区越来越远,调到庄河去了。我道:“人家节假日休息,你上班,真是辛苦命。”,老公叹气:“没办法,公司安排的。”。我戏谑:“那就多吃几个粽子,下次回来帮你补补。”,顺带问他手机是否有短信提示钱已到位,老公笑:“难怪我爹说媳妇比儿子好,前些日子刚寄完,今天又寄。”。“怎么,给钱你父母花还不乐意?我没意见,你嚷嚷啥?”,我佯怒。“知道我老婆是天底下最孝顺的,应当奖励。”,老公随声附和着,叫我拿点钱给母亲,略表心意,闲聊了一阵,才挂了电话。

  姥姥今年八十了,耳朵不够灵敏,唯有请小姨帮她买些补品及她爱吃的东西。回家一趟比较麻烦,打电话姥姥听不见,除了给钱,真的不知可以做什么,希望她老人家身体健康,少操心,忙碌了一辈子,该歇歇了。

  每逢节日,不由自主地想念,因为在远方,在天涯,此生怕是无机会相见,唯剩祝福了。在此,问候某些人,以及网络里一路关爱我的众多友友们,祝大家粽子节快乐,平安一生!

中年人回顾端午节随笔

http://m.baibaidjt.com/jierisuibi/11716/

推荐访问

中年人回复哦 中年人回经了有什么症状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端午节随笔作文1000字【7篇】

端午节随笔

端午节随笔作文600字【5篇】

端午节随笔

幼儿教师端午节随笔

端午节随笔

有趣的端午节

端午节随笔

端午.漫思

端午节随笔

端午节的初衷于何?

端午节随笔

龙舟比赛

端午节随笔

端午节随笔高中

端午节随笔

端午节教育随笔

端午节随笔

端午随笔

端午节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