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幼儿园教育随笔

2019-12-02   来源:随笔感言

  获奖幼儿园教育随笔【第一篇: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

  最近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自学,让我受益匪浅。《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此外,《指南》还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首先,要尊重每个幼儿,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使幼儿能寓学于乐。孩子们都有尊严,教师应该给予孩子的是尊重。按照一桶水的原理,我们每个孩子能力都是有差异的,在设计活动时,要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其次,做好科学的教育评价,理解幼儿,这是促进每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用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当孩子犯了错,教师要以慈母般的胸怀理解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一直会看到这样的事例:XX老师,指责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这个都不会,你要有那个孩子那么聪明老师就省力”了。老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孩子不会不明白的,老师要去用合理地方式让孩子去明白,而不是责怪孩子,更不能去和别的孩子进行对比,这样会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

  要有多样的教育形式和途径,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尤其是环境,这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将“美”的事物都展现给我们孩子,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让幼儿每天都有好心情。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金子”,这就要看做老师的会不会去挖掘,这就要我们教师要有双善于发现的“眼”,善于挖掘的“手”,教师在挖掘之前首先要付出代价,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舒适、和谐、美观的外在和内在环境。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这学期我带的是小班,虽然以前也带过,但这一次的小班岁数特别小,说实话,刚开始我感到特别的吃力,我就在拼命的找方法,什么方法能让自己能轻松应对孩子的一日生活,怎样去安排,怎样去训练。就在我心慌,无助的时候,我想到了《指南》,《指南》中提到,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我学习到了应该怎样去引导这群这么小的孩子。我试着把我从《指南》里学到的方式,方法用到我的教学上。

  我每天都认真的观察和了解了解每一个孩子,发现每个孩子都与众不同,他们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都不同。班里有个孩子叫然然,他是个头脑很聪明的男孩,一天,我们学习了手指点画,他学的很认真,可是在画的时候他完全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画,当时我就走到他跟前说:然然,你怎么这样画呀,这样画不对!看,我手指着黑板上我的范画,要那样才对,这时然然只是看了一眼我的范画,然后接着画他的。最后他出来的作品也挺好看的。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班里好多孩子做事情都不喜欢和老师教的一样,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和想法去做事情。以前我教孩子的时候就喜欢让孩子一定要按照我的要求,我的思路来做,通过学习《指南》我去留意了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发现好多时候我都限制了孩子的和思维,以后我要认真贯彻《指南》的每个要领。

  有一次生活活动中,我向宝宝介绍过,水是一滴一滴的。有一天,下雨了,在自由活动的时候,有一个宝宝突然手指着外面,对我说:“老师,水怎么不是一滴一滴地在外面地上的啊?”我突然蒙住了,这时其他宝宝也都望向了窗外,都叽叽喳喳地问了起来,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只好对他们说:“这个问题老师也不知道,明天我去问一问小水滴,然后再告诉你们好不好啊?”“好!”他们都高兴地答应了。

  过了一天,我查好了资料,做好了多媒体课件,正好又下雨了,于是我告诉他们:“小水滴从天上来,他们最终要回到苏州河妈妈的怀抱里,但是妈妈的孩子太多了,他们不能一下子都回家,只能有一些小水滴宝宝落到地上,从泥土里回到妈妈的怀抱。”小朋友都听得很认真,他们也知道小水滴落在地上是要回家了,所以他们不是一滴一滴地了。

  《指南》中还提出,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我们班里有三十多个孩子,大部分孩子在入园一周后,停止了哭闹,可是还是有两三个孩子,每天都会哭,我每天都会耐心安抚他们,我却不觉得累,不觉得烦。因为学习了《指南》我学会了尊重个体差异,我会多给他们时间,耐心教导。每天,班里最爱哭的佳佳来的时候我都会和她说话,佳佳:你见天好乖哦,可是你还没给老师打招呼,你自己去抬你的小椅子……我会跟她说很多话,但是她都不会理我。就这样我坚持了一个多月,佳佳现在什么都会了,甚至比大部分孩子还利落,原来之前我每天对她说的话,她都记在心里,她都知道。我现在很庆幸自己,在最开始没有对佳佳大吼大叫,没有“放弃”她。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发现有不一样的地方,不代表他就不乖、不聪明,我们要耐心指导,不能操之过急。

  在一个班级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孩子,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是纯真而又十分敏感的,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老师应该观察每一个孩子,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发挥出他们的天赋,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好的发展。

  当真正开始带班上课后发现,孩子的一日常规规范了,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完成一天的活动,但他们只能跟着老师的指挥做,表现也很拘谨,对老师还感到陌生,不敢表达,不敢行动。这是我知道了,孩子们需要老师的关注、关爱、鼓励与亲近。

  班里有的孩子特别活泼、外向、大胆,他们会时不时的来“讨好”老师,来跟老师说话,撒娇,得到老师的拥抱和奖励,他们肯定会感觉到老师很喜欢他们。但同时是不是没有向以上同学那样做的孩子们的心里,会认为老师不会喜欢他们,老师只偏爱爱表现的孩子呢?我观察了很久,答案是:会!因此他们不敢表达,不敢表现,做事蹑手蹑脚,身体发抖,心里恐惧,怕因自己没做好老师责骂,于是他们脸上没有笑容,只会坐在下面“观看”其实我知道他们也很聪明,什么都看在眼里,什么都知道。在我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要看老师会不会去发现。

  每天我上课之前会有一个环节叫“爱的抱抱”。小朋友们都做好了吗?现在老师要请坐的最端正我最喜欢的小朋友上来,我要抱抱他,跟他说话。现在请俊俊小朋友上来,你过来!这孩子其实之前还在讲话,这时他很快走了过来,过来我就让他靠近自己,然后摸摸他,再抱抱他,在这过程中,一直将他最近的情况,哪些地方做得好,那些地方如果改正了,老师和同学会更喜欢他,最后请全班小朋友一起表扬他。这孩子非常调皮,平时挨的批评太多,老师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他,爱他,这是孩子心里肯定美滋滋的。坐在下面孩子的眼神告诉我,他们也很想上来和我抱抱!这个环节我每个孩子都会照顾到,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是爱他们的。这样几周后,孩子们跟我更亲了,更听我的话了,现在他们很喜欢和我交谈,眼神里充满了爱,我爱他们,他们也爱我!

  爱是阳光,可以把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

  我不会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幼儿,我会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的“阶梯”,尊重幼儿在发展进程中的个体差异。爱他们,平等对待他们,让他们在爱与尊重的氛围中生活与学习!

  获奖幼儿园教育随笔【第二篇:每个孩子都很优秀】

  新的学期,我被分到了大二班,和田老师、董老师搭班。告别了托班小小的孩子们,接手大班,能行吗?我能很快适应吗?

  一大早,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迎来了大二班的孩子们,他们像小鸟一样叽叽喳喳的挤进教室:“老师早上好!”没有羞怯,没有哭闹,声音干脆又响亮,丝毫没有托班小朋友们的腼腆和扭捏,带给了我一天美好的心情。户外活动时每个小朋友都能说出应该注意的事项,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土,继续游戏。没有人像托班小朋友一样哭着找老师抱抱,寻求安慰。午餐时间,所有人都能遵守进餐规则,随着音乐安静坐好,排队取餐,整个环节有序、卫生,所有人都能够认真吃饭,老师也不用像对待托班小朋友一样哄着喂饭。总之,大班小朋友的自理能力都特别强,让老师很省心。一天下来,我对大二班的孩子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之前的担心纯属多余。

  有时面对这么一群优秀的孩子,我们会大吼大叫,我们会生气,朝他们发脾气,其实,孩子们本身都很优秀,只不过,我们的脚步太快了,对孩子们的要求太高了,希望他们优秀一点,再优秀一点。不如,放慢我们的脚步,对孩子多一些宽容,他们也许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获奖幼儿园教育随笔【第三篇:正确对待幼儿的“插嘴”行为】

  无论在家里还是幼儿园,小孩子插嘴是常见的事。家长和同事说话,孩子喜欢插嘴;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孩子喜欢插嘴。大人一般认为:插嘴是不礼貌的行为。其实,喜欢插嘴是幼儿的天性,不能一概扣上不礼貌的帽子。

  当孩子知道某件事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说出来,让大人知道并和他共享快乐,这确实无可厚非。只要是场合允许,大人应给予孩子称赞才对。这样做,能使幼儿感受到大人对他的尊重,从而达到心理上的满足。

  我有这样的体会,好几次教学活动快结束时,有小朋友突然插嘴,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于是,一个“插嘴”把活动升华了,或者为下一次活动提供了契机,或者生成了一节新的活动。所以说,必要的“插嘴”不仅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还有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

  至于那些无意义的“插嘴”,老师也大可不必生气,私下讲道理,相信爱插嘴的孩子是可以改正的。

  获奖幼儿园教育随笔【第四篇:如何让家长学会与孩子交流】

  开学两个星期以来,我发现了一种现象:有些家长在孩子离园时,总会问老师,今天孩子学了什么知识?今天需要辅导吗?每天回家我都问他,可是他什么也不说。

  对家长而言,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他们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可是,为什么孩子什么也不说呢?当时我也感到很奇怪。

  于是我就向几位家长了解,发现问题是出在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方法和语言上。比如:有的家长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殊不知,这样的问话对于三、四岁的孩子来说,太笼统了。因为幼儿园一天的生活内容是很丰富的。孩子还小,不会概括出“今天我学了什么”。所以家长应该改变询问方式,可以这样问:“今天和老师完了什么游戏?活动时,老师问了什么?你怎么回答老师的?今天玩了什么玩具?怎么玩的呀?有没有学唱歌?给我唱一唱好不好呀?”等等的问题。

  如果用这些具体问题来问孩子,孩子就不会默不作声了。看来,以后要经常给家长传授如何与孩子交流的方法才行。

  获奖幼儿园教育随笔【第五篇:“对不起”就能解决问题吗】

  那天我带孩子们到户外做游戏《猫捉老鼠》。正玩儿的时候,突然听到小洋洋的哭声,我赶紧走过去问:“孩子,怎么哭了?”小洋洋指着班上一个小男孩说:“老师,他打我。”看着哭泣的小洋洋,我马上安慰她说:“乖啊,我们不哭,他可能也不是故意的,咱们去问问他。”

  我领着小洋洋来到那个小男孩面前,要求他道歉。那个小男孩嬉皮笑脸地说:“对不起。”小洋洋也很有礼貌,边哭边回答:“没关系。”

  但是没过几分钟,又有孩子告刚才那个小男孩的状了。我有点生气,再次找到他问:“你怎么回事?为什么总是打别的小朋友?”而他又是向被打的小朋友随便地说一句“对不起”就完事。

  这件事引起我的思考,一个孩子欺负另一个孩子,他的代价只有一句“对不起”就完事。而且,久而久之,那些爱打人的孩子会把“对不起”当作自己的“法宝。”不管行为再坏,一声“对不起”就全没事了。这样能够公平解决问题吗?

  我觉得孩子之间发生矛盾,除了要让有错的孩子道歉以外,还要让他明白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并且坚决的改正。决不能因为一句“对不起”就了事!当然,这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获奖幼儿园教育随笔

http://m.baibaidjt.com/shenghuosuibi/10989/

推荐访问

获奖幼儿园教具图片 获奖幼儿园教学设计 获奖幼儿园教玩具神奇的水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幼儿教师读书随笔感言(合集五篇)

随笔感言

2022年幼儿教师随笔感言范文(精选4篇)

随笔感言

教师研修随笔感言(通用5篇)

随笔感言

教师研修随笔感言怎么写锦集八篇

随笔感言

教师随笔感言范文(精选七篇)

随笔感言

顶岗支教随笔集锦

随笔感言

获奖幼儿园教育随笔

随笔感言

远程研修随笔

随笔感言

当你老了随笔

随笔感言

参加读书会随笔

随笔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