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微课题随笔

2019-12-03   来源:工作随笔

  班主任微课题随笔【第一篇】:班主任怎样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研究准备、研究实施、研究结题三个阶段。 具体过程:选题、制订课题研究方案、研究实施、撰写报告。

  (一)选题

  1、理念、目的、意识

  遵循“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探索、收获即成果”的理念。

  班主任开展科研的目的:解决我们德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选题要有四种意识: 学习意识、反思意识、问题意识、交流合作意识。

  2、注意:课题要小、实。在问题成堆时聚焦某一个问题,进行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指小而典型的问题,简言之,就是那些有价值的小问题。我们在选课题时,要关注自身实践中有意义的事件和日常工作中有价值的困惑。要以学校、班级德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学校德育工作切忌说大话、空话。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学校生活中的小事,经过深入挖掘,往往就是育人的良好契机。

  (二)制订课题研究方案

  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设计:

  1、课题名称的表述:以最简洁的语言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和主要内容。 2、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说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是什么、是受 到什么启发而要选择该项课题进行研究的。

  (2)要阐明此项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为什么要对此课题进行研究?课题研究的价值是什么?课题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3、指导思想和原则

  如《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研究》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确定以下原则:发展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尊重与理解原则等,然后再对这些原则进行必要的阐述。

  4、课题研究的范围

  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对象三部分。

  5、课题研究的实施

  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时间和研究实施步骤三部分。

  6、 研究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三)研究实施

  班主任在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常用的方法:1、叙事研究法2、行动研究法3、案例研究法

  (四)怎样结题

  1、展示德育科研成果的两个方面:

  教育科研最终是为了切实解决学校德育中的疑难问题,使学校、班级的德育工作呈现出新的状态。因此,德育科研结题时,首先要展示的,是学校德育工作出现的新气象,如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的普遍提高,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有了显著的进步;教师师德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班风班纪、校容校貌有了显著的变化;班级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有了提高和进步;社会、家长对学校有了良好的评价等等。其次要展示的是物化的东西,如:论文、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文字资料和影像资料等。

  2、写好结题报告,开好结题会。

  写好课题结题报告的基础是实验过程中收集的丰富的资料。因此,我们在课题的开始时,就要想到这一点,就要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位教育专家概括德育科研,就是“一读二课三动四写”。

  “一读”就是读教育专著、班级管理的书籍。

  “二课”就是上好班会、晨会课、主题班团队课。

  “三动”就要组织开展相关的德育主题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

  “四写”就是要及时动笔记录研究过程,记录好研究中的心得体会、感受领悟。

  德育科研的目的是提高学校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效,研究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科研的眼光看问题,用科研的思维思考问题,用科研的方法解决问题,用心投入教育工作中,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做教育做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越来越好!只要行动,一定有所收获!

  愿大家在德育科研的路上快乐行走!

  班主任微课题随笔【第二篇】:聚焦微型课题研究,感受教师成长力量

  2016年9月19日,海安县实验小学“未名教育家讲坛”开讲了,本次讲坛的主要内容是微型课题成果交流。

  讲坛正式开展之前,薛雨梅主任进行了读书推介。她通过三本书的讲述,展示了自己近期的阅读经历。《文心雕龙》,语文老师的必读典籍;《教师怎样做质的研究》,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进阶秘笈;《影响力》,一本“有趣且有用”的心理学畅销书。说到《影响力》的阅读体验时,薛主任说,读社会心理学著作,可以帮助我们“跳出教育,旁观教育”,希望这本书可以带给老师们亲近、共鸣和启发,带着这种感觉更舒服地走进教师专业阅读。

  本次讲坛邀请的四位老师,都是上学期微型课题成果评选一等奖获得者。在四位老师交流过程中,我们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点评。

  吴红梅老师从话题、句型、单词、文化四个维度,介绍了创造性使用小学英语教材的实践与思考,展示了教师日常教学且行且思中相遇的几处特别风景。王月媚老师代表张舒畅老师和英语组,点评了吴红梅老师的研究成果,对吴老师深入课堂细节的实验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老师们从课题研究中得到的启发是,教材是可以成长的,切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研究是有价值的,教师可以在课题研究中快速成长。

  范亚萍老师开展“小学生图形与几何素养形成的本源追踪”研究,用五个本原性问题构成的“问题串”,把小学阶段“图形”知识的“珍珠”,联成一串“美丽的项链”。李建梅主任用四个关键词来点评,一是深刻,基于学科本质、符合儿童认知的“问题串”,驱动“知识网”生成,驱动思维攀高;二是巧妙,在长度、面积、体积3个不同维度间,以面积为抓手前溯后延;三是趣味,数学问题是穿着不同“马甲”的情境,抽丝剥茧,就能还原其本质;四是实效,学生在经历了理一理、想一想、做一做的系列活动后体验更深刻,理解更通透,有过程的研究才能生成实实在在的意义。

  近年来,徐薇、郭海娟两位老师都有研究成果在核心期刊发表,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她们结合自己做课题的经历,和老师们交流了微型课题反思与写作的体会。

  徐薇老师认为,实践是课题研究最坚实的土地,课题研究要从灵光一闪走向高度自觉,在思考中走向深广。徐金贵校长结合徐薇老师的讲述,用四句话从话题寻找、课题提炼、研究展开、作品提升四个方面,谈了微型课题研究应该如何开展。这四句话是:做什么,想什么,写什么,什么都行;小一点,实一点,新一点,点点迷人;一分灵光,一分采撷,一分畅想,分分收获;做一层,读一层,问一层,层层推进。

  郭海娟主任分享她的心得,她说,要做好课题,一是要提前准备,利用寒暑假进行课题设计、写作,学期中途就会忙而不乱,游刃有余;二是要搜集案例,如:自己上公开课的案例,他人上公开课的案例,看发表文章里的案例,等等;三是知网帮忙,专题阅读;四是敢于请教,敢于写大。周振宇校长认为,郭海娟的研究经历可以用四个词概况,一是翻转,有新意。微型课题研究,可以先写文章,后做课题;二是积累,有鲜活的案例;三是学习,带着案例,做专题阅读;四是打磨,出精品。

  对今后的微型课题研究,周校长对老师们提出四点期望,一要认识微型课题研究的意义,微型课题是教育科研的“营养基”,在课题的框架下,读书、写作、思考、改进,会事半功倍;二要关注微型课题的形态,微型课题不是纸质的申报书,而是教学过程中脑海中蹦出来的新念头,把这个念头想清楚,说明白,就是微型课题研究;三要思考微型课题的策略,积累+学习+思考+打磨=微型课题成果;四是期待更多老师做出更多、更新、更好的研究成果。

  班主任微课题随笔【第三篇】:微型课题研究的体会

  “微型课题研究”是当前教学上的热门话题,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载体。“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教师从自己身边的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去研究解决的办法。

  一年多来,我针对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独立研究,共同讨论,尤其是通过上学期的《有效提高班会课质量初探》研究,有了一定的收获和体会。以下就是我的几方面感受:

  一、对什么是微型课题研究有初浅的理解

  微型课题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学方法或合理手段对细微的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周期短、研究过程简便的教育科研方式。微型课题是课题研究的一种类型。

  微型课题研究产生于中小学,源自于一线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微型课题研究的起点,首先始于教师对“不明”情况的探究。也就是教师因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进行的研究。比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反常倾向、学生中比较固定的落后行为、课堂中的意外、教学的无效等一时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可以成为一项研究的起点。其次始于教师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也就是教师把对教育现象的追问作为支点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以深度介入的态度把自己放到事件当中去。这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自己更为熟悉,因此就最有发言权,最容易把握。而且从感情上来说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三是始于教学即研究。即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去解决一些问题,在解读研究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日常备课、教学过程、教育策略、相关活动的内容,与自己提出的研究问题紧密结合起。研究就是一种教学方式。

  通过研究,我对班会课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有计划地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会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题班会是一种极受师生欢迎的极富教育意义的组织形式。班会课是小学德育教育的平台,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对班会课的研究,宗旨在于寻找有效提高班会课质量,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有效指导学生基础文明和道德习惯的形成。《红红的中国结》这一主题有效的解决了班会课与学校特色建设方面的不适应性,使班队课从抄抄、搬搬中解脱出来,凸显了全新理念。

  但目前人们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认识还比较粗浅,大家只是对微型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及其特征作了一些零星的概述,而对它的内涵和外延并没有界定清楚。另外,人们对微型课题研究的提法还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微型课题的提法不够恰当,不如用“小课题”或“个人课题”更能说明问题。还有的人认为,微型课题研究的切口小,过程简单,操作缺乏科学性,不是一种科学研究,最多是一种工作研究或经验总结。

  二、对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有肤浅的认识

  1、小,即研究的问题小。微型课题研究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中的矛盾和疑难,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师教育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有价值的细小问题。问题可以具体到一堂课的教学案例设计、授课导人方式、课堂提问、作业设计等等。“小”还表现在研究的规模上,微

  型课题研究涉及的范围小、人员少、时间短,因而规模小、投资少。“小”是微型课题研究最显著的特点。

  2、活,即灵活首先,微型课题研究的选题论证、方案设计、立项开题、实施研究等相对简便,没有省市规划课题研究那么复杂。其次,在研究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单独研究,也可以合作研究。

  3、微型课题可以重复研究,不同学校的教师或课题组可以同时或先后研究同一个问题。我们在组织微型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对课题申报时间也没有作统一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发现问题了,并且考虑成熟的,随时可以申报;正在思考的问题甚至可以先研究后申报。微型课题研究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强制的操作流程,人人都可以研究,时时都可以开展,处处都可以进行,在兴趣中生根,在实践中开花,在过程中结果。

  3、实,即实在首先是选题“务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选题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其次,研究过程“踏实”,源自于实践中的问题还在实践中解决,微型课题研究在教中研、研中教,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之外的活动。再次,研究成果“真实”,微型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也不同于省、市规划课题,注重在工作中做得怎么样,强调在“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从表达形式上看,它不需要编写专著,也不一定要撰写长篇的结题报告和专业论文。它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课堂教学实录;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报告,沙龙材料。学生作品;还可以是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这些成果是教师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实践。从自己的实践中提炼自己的经验,让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

  4、短,即周期短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内容而定,可长可短,时间短的两至三周就可以解决问题长的三至五个月,最长的一般不超一年。

  5、平,即符合当地、当时教师的研究水平。第一,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教师一般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具备的有关研究设计和解释的高级技术,只要具有基本的研究知识;第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发展和检验理论而在于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眼前工作的知识,它既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又提高研究者本身的能力;第三,微型课题研究的问题都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话题,与当前工作无关的问题一般不去研究;第四,微型课题研究,不需要广泛的文献研究和原始资料,不需要彻底地了解自己所研究的问题,教师只需要对相关的研究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第五,微型课题研究在设计的程序上不需要那么严格,往往在比较自由的行动中做出调整。第六,微型课题研究不强调其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以及对后继研究的可能启示,关注的是研究结果所具有的实践意义,以及对研究者本身和他们同事的教育教学会不会有一些应用价值。

  6、快,即见效快。由于研究的周期短,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因而速度快、效率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人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得到一点收获。它不需要触及该问题的方方面面,更不需要形成系统的经验总结,也不苛求一定要将自己的研究心得发表,关键是要让自己体味到眼前一亮、“心头一喜”的愉悦。

  三、对微型课题研究做了尝试

  我总的感到,微型课题研究实际上是一种行动研究,是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行动研究是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批判性思考,或者干脆叫反思。

  通过对微型课题研究所做的尝试,我体会到,微型课题研究的价值可以归结为“改进”和“参与”。在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教师的声音。行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改进教育实践,不是构建教育理论。教师“参与”研究是为了科学地“改进”自

  身的工作,“改进”不仅仅意味着教师通过内省、反思、探究教育教学行为,还意味着通过研究改变教师对教育实践的理解,使教师专业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扩展。由此,微型课题研究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方式之一。

  微型课题研究行动,也是为撰写自己专业的教学论文提供可信有力的素材。

  四、本学期微型课题研究的总体设想

  本学期微型课题研究的名称是:《中国结艺教学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彰显魅力初探》;课题研究的成员是:朱丽萍、龚叙元、戴珠丽;课题研究的总体描述:结艺教学是我校一项新兴的特色教育探究项目,现正处于培育学校向项目学校推进的探究阶段。结艺具有民俗特点,他以传统技艺以及文化内涵这些强大魅力在中华民族史上不断沿革,吸引着学生。同学们怀着浓厚的兴趣,乐做,爱学,主动性极强。为了探究中国结艺教学如何在语文实践中彰显魅力。使语文教学的功效在结艺教学的特定氛围中得以提升,使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兴趣盎然,学有所长、学有所乐、学有所为,从而增长学生自身的才能与特长,从结艺教学与语文实践的结合点上寻找一条适宜自身发展的新型学习模式,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之目的。

  新课程强调学生不仅有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使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养成健康的情趣,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使学生了解有关中国结的特点及作用,体会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在情感领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学习中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团结协作,互相学习、竞争,体验成功的喜悦 。技能领域:学会吉祥结编制,把握作品整体美,通过学习简单结,为复杂结的编制奠定基础。中国结的制作主要是后期走线后的调整,吉祥结调整时的“拉内耳”容易出现拉不动或内耳松动变形等问题。学习中国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趣味性。对于学生口语交际等都有资源的开发性。

  一堂课的好坏,与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根据现代认知教学理论,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景的方法,用故事情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借助多媒体的音形色的强大优势有效调动学生的感官;将事先准备好的中国结进行及时的直观演示来化解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评价,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等均可以通过有形的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

  课题研究的预计效果为:1、了解结艺有关知识,引发学习兴趣,组织开设结艺技能演说团。

  2、传授结艺技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3、组织开展实践考察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4、开设结艺新品开发组,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动笔总结的能力。5、回顾成长历程,编制成长手册。一句话,借助语文教学这一平台,从深层角度去体现生活处处有语文,彰显结艺教学特色,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尤其是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基础习作,语文实践和课外拓展能力。

  五、微型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1、对微型课题研究的认识还不够,2、对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还不能保证。3、对微型课题的研究还缺乏经验。4、微型课题研究时自己的反思力度还不够。实证资料积累还非常缺乏。5、自己预设的研究内容与学校特色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研究过程中存在许多棘手的问题。

  班主任微课题随笔【第四篇】:对小课题研究的感悟

  我认为,新时期的教师要不断进行学习,并且教师的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教师的发展是一种自主的发展,一种内在的发展;教师发展的土壤,就是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教师发展的条件,就是对“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有一种洞察与思考,就是有很强的问题意识;而教师的研究范式,比较有效的就是基于自己实际教学问题解决的“小课题研究”。

  而对每一层次的教师而言,进行小课题研究都是提升专业发展的有效举措,事实上,每一层次的教师都有开展小课题研究的能力。

  (1)改变教师生活的重要途径

  小课题研究能够最大程度上创造自我实现的可能,最大程度上提供教师自我创造的舞台。并且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沦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简单劳动。教师通过小课题研究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够提高自身的理论和教学水平。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的不同兴趣、不同爱好、不同特长和教学实践中发现的不同问题进行个性化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选择个性化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这样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兴趣,从而促使教师对更多的小命题进行研究。

  (2)小命题研究要正确选题 正确的行动源于周密的思考。

  首先课题要小,易于操作,便于实施。所以我们选题应该是点,而非面。

  其次,选题要有价值,确实能促进教学。当我们确定小课题题目时,应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会有无数个不同的选题方向,我们不妨将这些题目一一罗列,根据课大多数老师的兴趣趋向、目前课堂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来最终确立我们的课题题目(研究方向)。

  再次,选题要结合校本的教研方向,这样我们的小课题研究会更具有生命力。

  (3)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 (一)发现问题(抓住细小问题) (二)选择问题(比较价值大小) (三)形成方案(写成研究方案) (四)寻找伙伴(组织课题小组) (五)有序实验(分工合作实践) (六)阶段小结(注意及时沟通) (七)做好积累(随时留存实验资料) (八)完成总结(合作撰写报告) (九)呈现成果(多形式呈现结果)

  小命题研究解决了许多教师困惑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应该解决一些学生们困惑的问题,如:《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注意力》、《怎样提高计算的准确率》、《高效作业完成法》等等,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开展这样的研究,让孩子们通过有序的调查,总结方法,然后进行实施,再发现实施中问题,再研究解决。

  班主任微课题随笔【第五篇】:微课题研究报告

  案例:用真诚的关爱走进她的心

  一、发现问题

  新学期,学校安排我做四(3)班的副班主任。在与学生几天的接触中,我发现了一位姓李的女学生非常特殊:歪扭的小辫、羞涩的目光使小脸显得有些苍白,时而发呆撵头发、时而嘬手指,就是不和同学一起活动。有一次下课,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在教师外嬉戏、玩耍,只有她一个人静静地独坐在教室里,表情麻木,手里的笔在纸上画画写写,然后又把纸撕成碎片摆在桌面上,边摆边自言自语,叨唠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我走到李某的身边,问她怎么不与同学们一起玩耍,她说:“我喜欢一个人带着。”我的心一沉,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不应该像她这样。她为什么喜欢一个人独处,不愿意融入集体当中呢?随后的几天里,我加强了对李某的观察。通过细心观察我还发现,放学后,她独自一人低头匆匆回家,不与同学结伴;当她犯了错误时,喜欢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好生气,对某件事不满时总是自言自语,有时还摔书。她没有笑脸、没有朋友,“孤独”“忧郁”常伴随着她。

  很显然,在这个班级里,李某是一个很孤僻的特殊孩子,为什么在她身上存在着这么多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我打算去了解她,帮助她走出自我封闭的阴影,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二、了解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通过与家长、老师和学生的沟通,我了解到她孤僻性格形成的原因:一是家庭的生活环境封闭,父母与她缺乏交流和沟通;二是在学校,老师和同学常常忽视她。

  没有父母的关爱和引导,李某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很少有成功的体验,因而严重挫伤了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与同学交往时,她不懂得尊重他人,固执武断,缺乏与同龄人交往的技巧,因此同学们很少和她一起交流,都远离她。由于自身的个性和坏脾气,她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经常独处,得不到同伴的安慰和鼓励,因此造成她对人对事都很冷漠。

  三、采取措施

  又一个新学期,学校安排我教该班的数学课,我打算借此机会做好转化李某的工作。我认为,只有学校与家庭配合,改善她与周围人的关系,尤其是她与亲人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她感受到家庭和班集体的温暖,使她在心理上有安全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她逐渐摆脱孤僻。,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让家长给予她关爱与赏识

  1、让家长与孩子谈“爱”,赏识孩子。

  暑假里,我经常和李某的妈妈沟通,并要求李某的妈妈在新学期开始时,给孩子写新学期寄予----以书信的形式结合孩子的优点、特点、闪光点写一封赞扬信,并在信的结尾提出对孩子的希望,字里行间要体现父母对她的爱。

  9月1日,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当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读李某妈妈写给她的信时,李某静静地听着,当我宣布这是她的爸爸、妈妈写给她的信时,她非常惊喜,激动地站起来,难得地说出了“谢谢爸爸、妈妈”这句话。同学们为她态度和情感上的转变热情地鼓起了掌,更为她发自内心的笑脸热情地鼓掌。紧接着,我拿出了早已为她准备好的笔记本送给她,让她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喜悦和进步。

  新学期之初,她首先得到了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们的关爱,使她从心理上开始亲近父母、老师和同学们。这种愉快的心情成为她快乐学习和成长的动力。

  2、 让家长把时间留一点给她,并和她多交流

  在我的指导下,李某的妈妈每天晚上和她交流学校里令她高兴的事,分享她的快乐。有时发现女儿心情不好,就主动问她是不是碰到了什么困难,然后认真地听她的诉说,并帮助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在外出差,李某的妈妈会每天打电话和她交流,使她感受到妈

  妈在时刻关心她,使她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李某的爸爸负责她的学习,并针对她完成作业的情况写出鼓励性的评语,随时表扬她的进步,并辅导她解决不懂的问题。周末,有时父母带她外出散步、上街购物、 去公园玩;有时爸爸陪她在小区的休闲广场打羽毛球、滑旱冰;有时妈妈带着她参加同事、朋友的聚会,让她与朋友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有时也会把同事、朋友的孩子请到家里来,让她体会交往的快乐,使她消除与人交往时胆怯、惧怕的心理,增加她交往的兴趣。

  3、 向家长推荐有益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书籍

  为了帮助家长纠正对孩子的不良态度和错误的教育方法,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我特意向李某的父母推荐了孙云晓的《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和《情商》等刊物。

  4、 请李某和家长共同参加《学会欣赏别人》的心理教育活动

  活动中,我有意识地让其他学生当着李某和其家长的面,以欣赏她的态度,真心发现和赞扬李某的优点??听到同学们对自己的肯定后,她高兴地站起来说了声“谢谢同学们”。这时,有一位同学说:“你进步了,大家都知道这是赵老师的功劳,你应该谢谢赵老师。”她深深地向我鞠了一个躬。她的妈妈由衷地说出了:“欣赏孩子、关心孩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真是太重要了!”

  从此,李某的父母会花更多的时间和她聊天,从中获悉和了解她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很多想法和感受,并以这种轻松愉快的沟通方式增添了与女儿之间的默契和理解。另外,李某的妈妈也在有意识地培养她的自信心,让她先悦纳自己,然后再去悦纳他人。

  (二)教师随时关心她,给予她热情的关怀和耐心的指导

  1、主动接近李某,与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感情交流

  对于李某这样的学生,唯有与她成为知心朋友,了解她的所思所想,请听她的心声,解开她的心结,才能更好地使她远离孤僻,走出孤独。

  刚开始和她单独聊天时,我先从她的家庭生活谈起,让她觉得我就是她家中的一个长辈,是值得信赖的。几次聊天后,由我问她变成了她主动找话题和我聊,我们之间没有了距离,她终于愿意向我吐露心声。以后,我们的谈话更频繁,话题也从家常转向了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2、在学习上多关心、多帮助

  李某的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长期以来,她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有不懂的问题也不愿意问老师和同学。因为学习落后,她很自卑,这也影响了她平时和同学主动交流。于是我决定在学习方面多帮助她,让她从新获得学习的兴趣,找回学习的信心。课上,我有意识地多给她机会,鼓励她发言。课后适时地对她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她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

  3、以平和、欣赏的教育心态对待她

  平时我细心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优点适当放大,像做广告一样让同学们都知道。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都会使她感到一种爱的鼓舞、一种情感的交融。无论课上还是课下,无论书面作业还是课上发言,只要她有一点点细小的进步、变化,都会得到及时的鼓励、表扬。家长也按照我的指导,对李某的学习进行检查和评价,并时常给予书面表扬。李某开始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赏识,学习态度逐渐有所转变。学期末,她获得了校级进步生的奖状。

  4、 鼓励她多参加集体活动

  由于她缺乏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分享他人的喜怒哀乐,因而就形成了对他人冷漠的情感,不懂得宽容他人,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技巧。针对这一情况,我一方面告诉她要敢于与他人交往,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同时要有与人成为朋友的愿望;另一方面帮助她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让她从交往中感受到友谊的温暖,享受到集体活动中的乐趣。

  在她生日的时候,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为她制作了一张特大号的生日贺卡,卡片上写满了对她的祝福与寄语??。

  她从同学们手中接过贺卡,激动地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们,我要和你们成为朋友,这张贺卡我要一直珍藏。”

班主任微课题随笔

http://m.baibaidjt.com/shenghuosuibi/11117/

推荐访问

班主任微课题题目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工作随笔小班下学期总结范文汇总二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范文(通用7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工作随笔精选八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的工作随笔(合集5篇)

工作随笔

小学班主任工作随笔精选6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工作随笔(合集四篇)

工作随笔

教师工作随笔范文(精选7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合集七篇)

工作随笔

小学班主任工作随笔(锦集5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工作随笔范文汇总四篇

工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