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教育这本书的师生随笔

2019-11-26   来源:读书随笔

  新教育注重老师的专业阅读和成长,引导老师在读好书之后,要写出每节课的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学生之间的教育故事等等。读书本的“有字之书”,思生活的“无字之书”,依此来“修身养性”,与书为伴,我们就会淡去世俗的困扰,静心读书、潜心教书,精心育人。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新教育这本书的师生随笔》,欢迎阅读。

  关于新教育这本书的师生随笔【第一篇】:《新教育》读书心得随笔

  寒假期间,我认真研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著作,感想颇深。新教育强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既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也是对当下畸形教育提出疗治的愿望与计划。本该充满梦想,充满活力,充满激情,充满渴望的大好年华却消失在无情的应试教育的无奈中,本该天真烂漫的童年,快乐却已消失殆尽。怎样才能摆脱如今教育的尴尬境地,让学生走出倦怠,青春的脸庞露出幸福的笑容,听到天真可爱的儿童发自内心的朗朗笑声,找到教育所原本该有的真谛,这是我们新时代教育所要探讨追寻的始终不变的课题。书中特别提出教育的幸福完整,这个观点也是我极为赞同认可的教育思想,它是指教育既要满足学生相对低级的内在需要,如安全的需要与被爱的需要;更要促进学生萌发高级的需要,如爱他人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社会认可的需要。在我看来教育本身首先是爱的教育,它是教育力量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反省我自己在教育一线执教二十余载,对教育事业的爱,爱学生的心是始终不变的,但是却不曾认真的去思考怎样在教育过程中付诸我的爱,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我的爱,总是执拗的认为:“给好心不能给好脸”,声言俱厉,以命令、独断的言辞威武学生,用严厉慑服学生。而实际上这种震慑只会筑起愈来愈深的鸿沟,无法走进学生的心里,也无法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学生也不会发自内心的爱我,他们也不会有感恩之心。我认为爱的缺憾才是教育最大的失败,不管是在家里还是教育事业中。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架子’,走进学生心里的教师。”教育离不开爱。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是要相信学生。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为学生考虑,才能解决好问题,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教师的职业本就普通平凡,我们不可能体验轰轰烈烈的成功,如雷般的掌声,但也能在平凡中成就不一样的有色彩,充满内心喜悦的满足与幸福。在细读中我佩服于朱教授作为一名合格人民教师,一名卓越的教育学家的渊博知识,更钦佩他对教育的至深领悟和挚爱,我深感读一本好书胜过与优秀的人交谈,使我受益匪浅,今后还要不懈地学习教育良著,提升自己的思想,开阔心胸,不失遗力的做学生喜爱的教师,这就是我一生的职业追求与梦想。正如同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就是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学生。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

  我相信并借鉴书中所提倡的完整的教育,即:身、心、灵统一的的教育,追求的是回归教育的本真,注重心的教育,注重对每一颗生命的呵护关爱,注重对每一份生命尊严和质量的扶植,对每一颗纯真心灵的理解和尊重。新教育希望通过塑造美好的人性,进而建设美好的社会。新教育深刻理论的背后,期待的是心灵世界的美好,而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纯粹、博爱、人文的教育本真才是新教育所追求的。

  关于新教育这本书的师生随笔【第二篇】:师生共写

  我校开始进行“新教育”实验,继续传承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和落实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儿童课程,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以此大力营造书香校园,树立“为人一生而阅读”的理念,从小培养学生终身阅读意识,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让阅读成为人生持续发展的文化自觉和智慧源泉。

  一是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四风”、办学特色、办学成果、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等展现在校园醒目位置,利用校园墙壁、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宣传画、读书格言、读书口号、读书方法等,用师生原创作品装扮校园,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陶冶师生自觉读书。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等形式推荐看过的新书、好书,相互交流在读书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读书风气,引导师生自主读书。全体教师要认真读好四类书:读经典名著,增文化底蕴;读教学专著,强教学实践;读教育学理论,悟学生心理;读报纸杂志,解世事风情。倡导教师自觉学习,每位教师每人每学期至少读透1本教育专著,精读1本经典名著,每学期至少撰写16篇教育博文,同时要指导好学生开展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读书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二是实施“五个一”阅读工程,促进师生养成读书习惯。“五个一”阅读工程,即每班建立一个图书角,丰富学生阅读内容;学校组建一个读书俱乐部,让它成为师生精神享受的家园;每年举办一届读书节,丰富师生读书交流的形式和内容;语文老师每周坚持上好一堂大阅读课,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每月开展一次读书主题班会,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地投身到“建设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中。

  三是落实 “晨诵、午读、暮省”课程,保证时间与实效。

  1)晨诵:

  时间安排:早自习前20分钟改为晨诵;

  内容要求:根据自身及班级实际,灵活确定晨诵内容,建议将“经典诵读”中的古诗词按计划穿插安排进去;鼓励教师结合传统节日、德育活动、学生生日、学校重大活动开发晨诵专题课程,进行情景诵诗和生日送诗,用诗开启黎明,用经典唤醒儿童。并设立晨诵本,专门记录班级晨诵情况。

  2)午读:

  时间安排:午休后预备前20分钟定为午读;

  要求学生于大课间结束后立即回到教室进行午读,不允许做作业,提倡师生共读整本书。

  3)暮省:

  时间安排:晚自习下后30分钟改为暮省(通生暮省时间定为放学后);内容要求:一、二、三年级进行“读写绘”实验,一年级以梳理故事情节,绘声绘色讲故事为主,绘写为辅;二、三年级在此基础上增加绘写,每周依次完成二、三、四篇“读写绘”作品。四、五、六年级以读书笔记为主,坚持每天一篇读书笔记。

  四是师生共写随笔

  师生共写随笔,就是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学生日记、学生读后感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教师坚持每月撰写四篇教育随笔(每周至少一篇),至少记好一本教育随笔。随笔内容包括对自身教育实践、教学行为反思,对新教育实施的看法与感想,对教育工作的理性思考,对当前教育热点焦点问题的看法,学生发展记录和与学生的心灵对话等,并逐步过渡到每天坚持写随笔。教务处每月调阅,加以批注指导。学区每学期举行教学随笔交流评选,每学年出版一期教师优秀随笔集、教育叙事集和教师读书心得集,鼓励教师向报刊、杂志投稿,对获奖的或发表的学校重奖,并与职称晋升、评优选模和绩效考核挂钩。

  学生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将对生活的体验、读书的心得、学习的收获和比赛的感想记录下来,鼓励学生尝试写英语日记。学生的日记不拘一格,可以是观察日记、生活日记、学习日记、心理日记或读书心得等,可以是记叙文、说明文、散文或诗歌;语文教师要做好学生日记的批阅与指导。要求学生写好周记,写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及学习、生活的点滴,语文老师、班主任要做有心人,将学生的优秀日记、周记精选好,定期在“校园之声”广播美文赏读栏目中播出,并在班级板报、校刊校报《原上草》上登载,进行交流,并将精彩篇章推荐到有关报刊杂志上,用身边的人影响激励身边的人。学校每期按班出刊学生作品集一本,作为校本教材延续利用。

  五是开展有效评价。学校建立健全师生的读书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读书成果交流展示活动和评价活动。如读书之星评选、书香班级评选等活动。

  我们在取得点滴成绩的同时,却也发现了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是教师的读书热情不高,远远不如学生,部分教师压根就没有静下心读过一本书,读书的形式过分注重于抄笔记,完任务。读的过程中不注重理解反思,没有把读书与学习、与改变生活方式、与积淀教育思想和智慧、与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感受职业幸福结合起来,读书的收获甚微,意义不大。

  二是教师读书不够专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够积极主动的撰写博文,大都有为应付检查高产量,低质量的剽窃行为,不能真实的记录读书体会,撰写的博文假大空,没有自己的思想。学校每周博文推荐安排渐渐趋于形似,每况愈下,到目前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并且相互评论、交流不够,没有产生教育思想的碰撞。

  三是对新教育的学习很肤浅,停留在表面,指导学生“晨诵——午读——暮省”的方法不到位。定位太低,开展学生读书活动的方式呆板单调、单一乏味。

  四是不能抵制网络、手机等其它娱乐的冲击,更多的沉迷于娱乐消遣,不愿把更多的时间投入于读书,甚至有提起读书就头疼的现象。即就阅读,也只是依赖于手机进行一些碎片化、片面性、肤浅性、八卦性的“快餐式阅读”。

  针对以上问题,给教师们一些有关读书的建议,和大家共勉:

  一是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埋下头,静下心,从电脑、电视、手机、消遣娱乐中挣脱出来,强迫自己读书,读着读着就喜欢上读了,读着读着就养成习惯了。(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持续坚持21天)把读书当成是和吃饭、喝水、睡觉一样平常的事情,特别是语文老师在“晨诵——午读——暮省”时间段,坚持和学生一起读书,反思。给学生做一个读书的好榜样,教语文的老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阅读。

  二是在坚持读书的前提下,坚持写随笔,通过记写教育日记、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等形式,记录反思我们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坚持一日“三省吾身”,这样对于积淀我们教育智慧、提升自己专业素养、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网络很发达,信息资源很广泛,,但有时候,我们想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准确的表达出来,确实很不容易,又时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当离开电脑的时候,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所以我们要不断地读书,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

  三是读书、写作的确会让我们进步,我们更要把它当做一种生活的方式,坚持与人类崇高的精神对话,读一些经典著作,那才是“正餐”。读书本的“有字之书”,思生活的“无字之书”,依此来“修身养性”,与书为伴,我们就会淡去世俗的困扰,静心读书、潜心教书,精心育人。感受职业的幸福和教育的乐趣。

  “行动,才有收获”!“坚持,就有奇迹!”我再次倡导并和大家共勉:师生共读共写,营造书香校园,提高精神境界,提升人生品味。一切,基于行动,贵在坚持!

  关于新教育这本书的师生随笔【第三篇】:营造书香校园 师生共写随笔

  对于新教育,从听说新教育,到走进新教育,进而实践新教育,我自己感到到目前为止,我个人对新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相对比较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学校为我们购买了朱永新的《新教育》一书,让我们在思想上进一步提高了对“新教育”改革的认识,也可以说成一种全新理念的一次升华。但是,作为常年从事小学数学工作的我来说,虽然自认为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还算不错,但是语言表达能力严重欠缺,说道通俗一点就是:我心理明白,说不出来什么大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今天,来参加这次交流会,只好简单谈一点很浅显的个人体会。

  “新教育”改革运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训练学生民主能力。 “新课程”、“新基础教育”、“新教育实验”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过程中众人皆知的三个关键词,这三大教育实呈现为“三足鼎立”之势,共同为当代中国教育支撑起了一片新的天空。

  因为从事教育一线工作,所以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新教育六个行动之“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这也是我们学校搞新教育的一个亮点。

  老师和学生们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教师的日常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写教育随笔不仅是练笔,也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教育随笔还有育德、启智的功能。教师和学生在写随笔(日记)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我,反思自我,促进师生超越自我。教师可以把随笔写在批阅里,可以为每个孩子写信,写贺卡,写观察日记,鼓励教师和学生坚持记录生活的轨迹和人生反思的成果。也是一种师生之间交流的很不错的有效方式。

  我们从刚开始的拼凑的方式写随笔,进而到有感而发不由自出的写随笔抒发感情、探讨问题、交流经验,到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写作水平小有提高了,居然还有可以教语文课的天赋了,甚至有些想该行的念头了。老师的这些好习惯也影响到了孩子们,不仅仅对孩子的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也促进了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

  关于新教育这本书的师生随笔【第四篇】:寻找“师生共写随笔”的密码

  “新教育将教师教育写作分为五类,分别是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师生共写随笔。一般化的教育感悟不能称之为专业写作,只有后面四种才是新教育提倡的专业写作。

  应该说,到现在为止,为发表文章而写,为评定职称而写,为应付检查而写,仍然是教育写作中的常见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新教育明确提出:新教育专业写作,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终极目标,不为写作而写作,使写作恢复本来面目,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成为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促进学生以及自身的幸福完整。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这样,这些碎片就可以经过拼合成为美丽的图景,就像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

  新教育的专业写作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理解和反思,反对表现主义。

  2、强调与实践相关联。

  3、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

  4、主张师生共写随笔。即师生通过日记、书信、便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在儿童课程中,学生写作被称为“暮省”,并包括了绘画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方式。师生共写随笔的本质是“共写”,也就是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意味着彼此围绕共同的话题,通过共同的密码分享意义。

  5、注重案例研究。”

  昨日与孩子们在班级QQ群里谈起了“师生共写随笔”。本是抱着试探的心态问孩子们,是否愿意参加“师生共写随笔”,没想到孩子们十分乐意,也表示很期待。这让我信心倍增。不知道新教育人是如何操作的,联系本班的实际,我在想,我当如何操作?

  实际操作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首先,我的工作性质决定自己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也就是除了课堂上的几十分钟,我与孩子们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缺少了长时间的相处,也就少了许多教育故事,而这种相互编织的有意义的教育生活——师生共写随笔,是由许许多多的故事连缀成串的。其次,行政工作消耗了自己大部分的精力,还有班级博客的管理、教学反思的撰写等等,这些都需要自己全力投入。再加上“师生共写随笔”,真是要看我七十二变了。再则,以怎样的形式开展下去,并且坚持到孩子们毕业,这是我必须思考的问题。

  不过,既然有此打算,就得付诸行动。这届学生的最后一个学期,我将和他们共同编织美好又浪漫的教育生活。在教育的路上行走,要心怀浪漫,就像长辫子老师郭学萍,用她诗意的语言引领学生兴致满满在她的课堂里畅游。那我呢,也继续与四班的孩子们在我们的“温暖”中叙写着一个又一个温馨的教育故事……

  怎样才能找到“师生共写随笔”的密码?

  1、单设“随笔”本,学生写所见、所闻、所观、所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必须真实。

  3、我写“随笔”,写与孩子们相关的事,在课堂,在课外,在校内,也在校外。并及时在班级内公开我的“随笔”,让孩子们分享我的真诚、期望、愿力和感激,也期望他们心存仁善,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成为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关于新教育这本书的师生随笔【第五篇】: 读《新教育》有感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认真地阅读了朱永新写的《新教育》这本书。畅游在书中,我感受到了新教育带给老师们激情和工作热情,因为新教育是行的教育。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新教育不但有十大行动,更有以十大行动为基本方法的系列课程。其中以“晨诵——午读——暮醒”为核心的儿童课程,力求恢复儿童生活的幸福完整,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则力求恢复职业尊严和自信,以有效教学为基础,以发掘知识魅力为核心,以追求知识、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的理想课堂,力求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求知的愉悦和幸福。

  新教育非常注重老师和儿童一起成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时刻关注。在新教育的理念里,老师的教育生涯是幸福的,是快乐的,是充满激情的。老师与其抱怨教育的这也不是那也不是,与其不断地批评应试教育让我们戴着镣铐跳舞,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跳出精彩的镣铐舞呢?我们为什么不利用每一个人的能量。行使每一个人的权利,在每一堂课上,在和孩子交流的每一分钟,用心去发现,用心去行动,探索中国教育的未来?

  新教育注重老师的专业阅读和成长,引导老师在读好书之后,要写出每节课的教学反思,案例分析,学生之间的教育故事等等。然后朱老师开通了教育在线网站,依托网络平台,让很多老师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成长的精神家园,这里大家可以进行交流,可以进行探索,老师共同进步。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

  在新教育实验中成长了一批名师,也幸福了一批孩子们,让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感受到了教育带给他们的幸福生活。

  很多老师都认为写作好像都是语文老师的事情,其实不然,在新教育实验中,有很多数学老师也成长为了名师。因为优秀的数学老师,他们所使用的,所教学的,是曾经被人类视为上帝语言的奇妙的数,是被伽利略称为书写“宇宙之书”的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无论是中国人对圆形的迷恋,还是魔比斯环的神奇,以及日常生活背后隐秘地运营着、支配着这个世界的数字,都让人不得不对数学学科怀着敬畏。同时,数学的思维方式,也是一切思维中最为严谨可靠的。可以说,我们称之为科学的事物。在一定意义上指的就是符合数学的以及接近数学的理论及事物。也因此,明代徐光启在翻译古希腊数学名著《几何原本》时说:“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数学家哈代则说,发现数学真理是人类最奇妙的经验。是的,数学并不是冷冰冰的图形和数据,而是自然、社会、历史背后的神秘,是人类探索世界过程中发现的最可靠的武器、工具。优秀的数学老师,同样能够在课堂上发掘出数学的独特魅力,并让学生重视这个发现数学之神奇的过程。而且,在所有学科教学中,数学是目标最为清新,最能全面训练、准确反馈,以及提供智力挑战的学科,数学的课堂上,应该完美地实现这一切。”

  这一切,诚如帕克,帕尔默所言:“通过对我们认知的探索,一个真理的概念突现出来,真理是怀着激情和原则就重要事物进行的永恒对话。”

  当我阅读这段话的时候,我深深地为自己是一名数学老师而感到庆幸和骄傲。数学的魅力只有执教这门课才能深深感受到,数学是所有学科当中最严谨、最具有探索性的一门科学,也是延伸最多,范围最广的,只要老师善于挖掘教材资源,每一节课中都会发现很多数学知识都可以进一步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探索数学的过程不是苦闷的,不是枯燥的,而且充满着刺激和快乐的。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让我们带着一本书上路,一路走来,我们终会遇到隆重的庆典。

关于新教育这本书的师生随笔

http://m.baibaidjt.com/xueshengsuibi/10215/

推荐访问

关于新教育的画 关于新教育的书籍有哪些 关于新教育的名言 关于新教育的诗歌现代诗 关于新教育家长心得体会 关于新教育的书籍 关于新教育的黑板报 关于新教育的手抄报 关于新教育的读书心得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我爱读书随笔作文(合集24篇)

读书随笔

读书随笔作文精选四篇

读书随笔

理想国--读书随笔10000字锦集五篇

读书随笔

教师读书随笔【6篇】

读书随笔

教师读书随笔汇编8篇

读书随笔

幼儿教师读书随笔(锦集5篇)

读书随笔

教师读书随笔精选八篇

读书随笔

教师读书随笔范文(通用3篇)

读书随笔

教师读书随笔优秀(合集3篇)

读书随笔

教师读书随笔笔记(合集3篇)

读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