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变革观课随笔

2019-11-28   来源:工作随笔

  导语:21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变革浪潮也风起云涌,各国不断地在相互学习、交流与借鉴各种成功教育变革经验,也在不断思考着不同的教育变革中的共性。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变革观课随笔》,欢迎阅读。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变革观课随笔【第一篇】:对信息技术引起的教育变革学习体会

  通过这次“国培计划”,我对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全新的理解。我校有条件实现信息技术教学,但没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的硬件设备。要做到信息技术新课程的教学改革,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个人的认识过程首先需要外部刺激,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为学习者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进一步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多样化,有利于帮助中学生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从中学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结合入手,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新型教育思想、新型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正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创新教育观念的切入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确立了五个方面的观念,即: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开放式、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树立教育公平化的观念;充分相信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观念;充分了解学生的好奇心,以学生的好奇心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精神,确立科学教育观念。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转变为“导”,要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择优而“导”,“导”之有效;有法而“导”,“导”到实处,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程中需要体现“课程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主要职能由“教”变成“导”,由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主体者转变到今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大量工作也由课堂上的讲授知识变成了课前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软件制作,选择教学活动策略;变成了课中的演示导学;变成了课后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策略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必将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先行学校的实践经验也表明了这一点。

  三、教学模式的改变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对教师的角色、学生的地位、媒体的作用以及教学过程进行改革,要探究一种适应现代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如何把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转变,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等方面的优势,建立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方式,是我校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追求的一个目标。我校从2002年开始,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从没有计算机,到有计算机,到电脑室小型局域网络,再到计算机校园网络;从单机操作,再到教育资源(CAI—I网络课件、学件)共享,教学手段的飞跃给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力图通过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潜能开发和健全个性的发展提供广宽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让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综合信息和创造信息,形成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为自主学习创设条件,使每个学生获得相应的发展,从而使教学模式从传统的单向式教学,走向多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

  四、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利用信息和交流信息等各种信息素养的能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各科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独立动手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的改变

  第一,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评价理念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崭新的工作思路,然而,面对原有评价工作的诸多弊端,许多课程实施者感到不知该从何入手来落实这些评价理念,推进评价改革。我尝试的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和家长评价等,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同学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在新课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将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第二,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评价要求评价既要体现共性,更要关心学生的个性,既要关心结果,更要关心过程;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评价可以是多角度的,评价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审美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评价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了对学生学习有关的态度、行为等的考查。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变革观课随笔【第二篇】:浅谈信息化与教育变革方面的论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也由此步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其势必会对我国教育产生影响,继而引发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信息化与教育变革之间的话题也成为一个热门的焦点,越来越多地被学者、教育教学工作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讨论、研究。探索信息化下教育变革的道路,必将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带来无限生机。本文从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影响着手,深入分析了面对信息化下的教育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并提出了及时采取的几点应对措施。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教育:广义地说信息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地讲,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

  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了面向社会的信息改革,使信息化在新世纪异军突起,对现代社会、科学、经济、文化、教育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信息化的到来对教育的影响也十分深刻,而且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思想观念。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是教师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化社会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源,教师会经常教育学生善于利用信息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不只是传统的直接“灌输法”。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他们眼里普通的信息化设备已经不再属于“高科技”,如果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接收的信息和从网上学到的知识远远超过他们的老师,远远超过过去大人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技术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了一代人的行为习惯,进而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模式。

  2、推动了教育的普遍性和终身化。 随着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发展,社会的许多就业者,通过各种获取信息的渠道实现了他们所需要接受的教育,而不一定非得走进学校才能获取知识,如网络教育、网校培训和各类学习网站等。另外,我们可以通过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平台实现终身教育。

  3、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丰富了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的,传统课堂教学往往总是单一、枯燥、乏味、静止的。但是在现代化教学环境下,教学系统增加了多媒体,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利用其音像效果、网络信息覆盖面广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高效等优势来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在教学方法上, 如将讲授的特点和媒体播放的特点结合起来的讲授演播法;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过程的探索发现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教学法等等。

  三、信息化下的教育变革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一些已具有一定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手段的学校进行深入调查,我们发现,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育信息资源、教育技术运用和设备有效利用、人才问题等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这些学校相当多的教师没有熟练掌握教育技术运用的能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设备闲置和浪费。伴随社会转型的教育变革过程会给教育的诸方面带来许多不适应,具体到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将会面临如下挑战:

  1、教育教学工作者现有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能否适应信息化社会。Intemet网络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宝、资源库。掌握上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习获取、应用、处理信息的方法则成为教师教学的必需。而在现实生活当中,许多教育教学工作者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还不够熟练,不熟悉教育教学软件的使用。据相关调查显示,有6⒌38%的教师认为教师缺乏足够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部分教师存在信息技术焦虑症,惧怕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有的教师只是初步地学会了PPT的简单运用,没有深入灵活地去挖掘,远远赶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脚步。

  2、学生的学习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是否相适应。以前学生的阅读习惯一般都是直接文本阅读,思考时会在文本上写写画画,做上记号。现在的学生都是超文本阅读,进行电子读物的阅读,然而现在的电子信息量巨大,诱惑性极大,学生往往选择阅读与学习无关的电子读物。在写作方面,学生都是采取手写,然而现在都是键盘输入,是否会影响学生识字。在计算方面,以前都是算盘、手写,现在都是用计算器、电脑来计算,是否会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3、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是否会影响到教育公平。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离不开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同,各地区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差距仍很大,对教育公平的实现带来一定的挑战。例如在信息化教学环境方面,据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海南城市、县镇、农村地区学校生机比例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城市地区生机比例达到15:1的学校占80%,县镇地区为54 %,而农村地区仅为37% ,低于被调查学校的平均水平,而且有40 %的农村中小学没有计算机。这就意味着与城镇小孩相比,许多农村小孩子因为条件不同,无法享受到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

  四、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适应信息化的教育变革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经。因此,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已向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迎接挑战以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呢?在此,我们从三个方面谈谈应采取的措施。

  一、信息时代教育的内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将从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许多中间过程。人们开始是将计算机看作一种独特的对象,和物理、化学一样,专门开设一门计算机课程;然后是要求计算机能辅助学校的传统教学,作教学演示或个别化教学;再后是要求进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课程改革,这种课程明显有别于以书本、粉笔和黑板以及幻灯、投影、电视和录像等传统教学媒体为基础的课程;最后是要求整个教学体系的全面改革,使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甚至连学校结构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这一演进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与教育的整合程度越来越深,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开展信息教育、培养学习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信息教育:广义地说信息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成员的“信息处理能力”而开展的教育活动。狭义地讲,信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教育活动。“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习者在信息化社会活动中有选择地利用信息工具(手段),有效地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创新信息的基本能力。信息教育的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运用、信息伦理等。

  信息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学习信息的传播者,而学习者只能被动地作为信宿接受学习信息。通过信息教育的开展,学习者可以利用信息工具(手段)主动地获得相关的学习信息,使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所以有利于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实施。

  总之,信息技术为当代教育理论提供了许多实现的途径,给当代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应完全否定传统课堂教学的长处,学校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人文和情感氛围,注重教学的优化设计,寻求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优质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时代要求、适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变革观课随笔【第三篇】:教育变革与教师发展

  ——听王建军教授讲座反思

  21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世纪,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变革浪潮也风起云涌,各国不断地在相互学习、交流与借鉴各种成功教育变革经验,也在不断思考着不同的教育变革中的共性。在轰轰烈烈的变革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与教育变革的关系非常密切。一方面,教师是教育变革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每一个及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争取做强有力的变革动力,因为通过个人的努力,变革的杠杆作用会更大”。另一方面,教育变革的不断进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契机。因此,在教育变革的契机下,不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背景与引子,分析当前教师“研修”现象

  现如今,教师问题何以越来越迫切?以特殊学生群体为对象的教育时期,古代为师不易,但从教不难,面对的对象是少数,如今我们的施教对象是全面的,虽为师不难,但从教不易;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组织形式从简单到复杂;普及教育古今更是存在着较大差异。当前老师的压力在于:1、社会的期待较大;2、中国家长的维权意识不断增强;3、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期待差异。分析其原因为动力机制欠缺、反馈机制不健全,这是影响教育质量的根本因素,再说好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变化,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教学规范以内容传输为主,课堂程序内容分析与把握在重难点知识和板书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后期,重教学效率,方法与模式,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教学环节与结构,课堂教学的活动程序和组织等;20世纪90年代至今,教育理解重在理念与策略,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教育的目的和机制,自主地、开放的、形成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各组织。

  是呀,面对信息时代的今天,教育变革与老师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不能单为培养教师的能力而进行教育变革,更不是一味地进行教育变革而忽略了教师的发展。引用电影台词中的一句话“忘记所有的招式将敌人打成乱泥,就成了上成的功夫”,教育改革与教师发展也是一样,忘记所有招式就改革了,老师、校长不缺“九阳神功”,缺的是功力是否增加,就像王教授所说:“麻烦可以造就名师名校”。我们要在麻烦中不断成长,我们更要用生命去吸取理论支撑,真正让新基础教育的“新枝”不断葱郁。

  二、教师研修与发展、问题诊断与实践路径

  1、促进教师对外来知识的吸收与分享。

  采用讲座、短期课程、到大学研修、工作坊、研讨会、自我主导地学习,网络资源的利用等方法不断为自已充电。但讲座虽好组织,人数多,但不能解决实践问题。这就告诉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在任何学习的过程中要搞清:理——例——立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达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促进老师的自我理解和专业自觉。

  采用写教学反思、写日志、写自传、讲故事、信件交流、想象(课)、专业发展自我规

  范、个人教育录像观摩等,我们要懂得叙述的价值就是再组织、再创造,通过教学实践的改善,录制自己的课,看自己的课来提升自己。上课的最大关键点不在于我们自己身上,在于我们服务的对象上。写教学反思基于“惊异”的反思,我们采取:“行动——回顾行动——分析到主要问题所在——创造替代性的行动方案——新的尝试”五步法反思程序来实现,真正达到反思——重建,思——行结构化,在写教学反思过程中应该寻找具体的反思对象,就更应该将反思结构化,例如:目标、问题、原因、改进方法等,连续若干次就反思对象进行反思达到积累效应。

  3、促进学校文化或教师文化的改进。

  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的改进

  主题式“重复性”交流

  特定标准的反馈和“冰固”机制

  4、中国特色实践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教研员支持系统(专业辅助制度)

  校内外教学观摩(社会互动学习)

  校内“传帮带”活动(导师制)

  校内外“听,说,评课”活动

  教育科研

  校本课程研发

  教育变革与教师发展关系密切,教师在变革的形势下,要具有完整的话语系统和完整的评课系统方能达到教学——研究——专业发展三位一体的概念框架。

  教师发展需要理论滋养和实践磨练,但当前身处教育变革中的教师,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又有其特殊性。首先,处在变革进程中的教师,着重于对新的教育观念的认可和接受,着力于对固有的熟练的观念和行为系统进行改造,他们所需要的理论和实践其侧重点在“教育

  变革”和“教师发展”的关系上。其次,教师发展所要求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必须能解决理论的有效“内化”问题,即能为教育理论更好地转化成教师变革实践的力量扫除障碍。再次,教师发展所要求的理论和实践,要能解决目前各种常规教师培训路径中出现出的各种问题和不足,如教师培训占用时间过多、增加教师负担、培训内容和实践相脱节等。

  综上所述,新基础教育为我们提供了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发展路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面临的任务和困难是如何将新基础教育理论融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教师发展等工作中去,新基础教育中的成事成人,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觉才是我们今后工作中的目标。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变革观课随笔【第四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随笔

  信息技术,指的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综合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技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是依据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经过学习,我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用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去整合学科课程,二是信息技术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的课程的有机要素。整合在它的初级阶段,可能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相似,但实质上是有区别的。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语文学科;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

  在此前提下语文教材面对的是空前广袤的视野,是空前扩展的丰富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所获得的空前便利的条件;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都将在极大程度上被突破,是师生互动的优化。这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因此,许多专家都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第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应该说是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与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存储。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及教学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质疑、思考、探究,领会文章的内容,品位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第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那么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

  第三,信息技术语文学科的整合,为语文课堂教学增加学习信息量。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习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第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当然在日常的应用方面我们还是要注意如何“融合”,信息技术还是不能取代文本的学习,两者的尺度应有很好的把握。要使信息技术与语文文本内容相融合。正如《新课程标准》中所说,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那么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不应例外。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融会贯通,根据语文学习的规律,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合的切入点。将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发现。来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得更好,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变革观课随笔【第五篇】:《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讲座随笔

  前几天有幸听到深圳福田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嵇成中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在讲座中,他谈到了中国教育的现状,提到《私塾》,当时真是没有想到现在还有私塾的存在,而且就在我们的周围。提到技术进步和社会变革,如微软的视窗8、苹果的ibooks2教科书、3D打印机和美国的TED。尤其是3D打印机,可以打印出人体器官,美国在十几年前已经有相关的研究,打印出了人体器官肾脏,而且成功地把肾脏移植到病人体内。这个世界好神奇!那我们的下个时代会不会是3D打印机的时代呢?另外,嵇老师推荐了二十部不得不看的教育电影,和大家分享。

  有关教育的11部经典电影

  1、《死亡诗社》美国

  2、《十月的天空》美国

  3、《三个傻子》印度

  4、《浪潮》德国

  5、《热血教师》美国

  6、《伟大的辩手》美国

  7、《自闭历程》美国

  8、《走向共和》中国

  9、《地球上的小星星》

  10、《新闻编辑室》美国

  11、《回归》俄罗斯

  有关教育的9部记录片

  1、《中国教育能改变吗》中国

  2、《中国学校》英国

  3、《高三》中国

  4、《等待超人》美国

  5、《请投票给我》中国

  6、《视频重新创造教育》美国

  7、《学生第几》央视小崔说事

  8、《把心留住》央视小崔说事

  9、《欢乐课堂》央视小崔说事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变革观课随笔

http://m.baibaidjt.com/shenghuosuibi/10292/

推荐访问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观课随笔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心得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课程评价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主题讨论帖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工作随笔小班下学期总结范文汇总二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范文(通用7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工作随笔精选八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的工作随笔(合集5篇)

工作随笔

小学班主任工作随笔精选6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工作随笔(合集四篇)

工作随笔

教师工作随笔范文(精选7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合集七篇)

工作随笔

小学班主任工作随笔(锦集5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工作随笔范文汇总四篇

工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