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撑课堂随笔

2019-11-28   来源:工作随笔

  导语:新课程教学实施也是一种变革,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下面是随笔网小编整理的《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撑课堂随笔》,欢迎阅读。

  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撑课堂随笔【第一篇】: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撑教学随笔

  瞭望世界教育变革风云,推进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各国抢占教育发展的制高点。该文聚焦技术正在引起哪些教育变革、为何说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撑,如何善用技术促进教育变革三个问题,从学习方式的变迁与创新、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生态化发展、学习环境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课堂教学变革新风向、新的教育技术研究范式六个方面扫描技术正在引起的教育变革;从改变学习者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参与者之间的教育关系、学习生态、增加学习机会五方面阐释技术促变教育基本原理;基于信息技术—社会—教育变革互动结构分析,从教育需求/问题、技术可为因素、社会-教育可为因素构建三维空间分析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作用点;构建技术水平、心力投入二维空间提出利用技术促进教学变革的策略;并主张以智慧教育引领信息化教育变革;最后从教育文化的视角阐明技术促变教育的实质。

  祝智庭教授的文章从四个方面道来:聚焦技术正在引起哪些教育变革、为何说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撑、如何善用技术促进教育变革三个问题,从学习方式的变迁与创新、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生态化发展、学习环境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课堂教学变革新风向、新的教育技术研究范式六个方面扫描技术正在引起的教育变革;从改变学习者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参与者之间的教育关系、学习生态、增加学习机会五方面阐释技术促变教育基本原理;基于信息技术—社会—教育变革互动结构分析,从教育需求/问题、技术可为因素、社会—教育可为因素构建三维空间分析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作用点;构建技术水平、心力投入二维空间提出利用技术促进教学变革的策略;并主张以智慧教育引领信息化教育变革;最后从教育文化的视角阐明技术促变教育的实质。

  我们目前教育的改革,新课程教学实施也是一种变革。这种变革首先是思想上的变革,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其次是技术上的变革;再者, 新课程教学实施也是一种变革,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摆在我们面前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为之不懈努力。改革有阻力,有失败,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唯一出路。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我感受到了技术的力量,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及使用新技术。

  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撑课堂随笔【第二篇】:信息技术有效课堂教学研讨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老师工作已经很努力了,甚至有的老师身心疲惫,可是教学成绩却不尽人意。看看老师课间忙着找学生抽背,课后找学生辅导,老师急得够呛,可是再看看学生,离开老师的眼就不知道学习了。总听到老师抱怨说:“学生学习一点自觉性也没有,根本就不知道学习,天天都是老师逼着学习。”还有的老师说:“我都讲了好多遍,他还是什么也不会,我是真没有办法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老师讲了好几遍,学生可能一遍也没有真正听进去。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的内动力,没有迫切想学习的愿望,没有追求的目标,没有在学习中寻找到快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里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家庭的因素,有学生个人的因素,也有学校管理的因素。我认为,更有我们长期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因素。社会大环境我们改变不了,我们应该去做我们能办到的事情,那就是从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入手,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逐步转变为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这是目前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

  一、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我们的课堂教学大多数还往往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活动时常还是知识的机械训练的过程,学生没有真正得到学习的自主权,教师还是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灌输的对象,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时不时还能听到教师埋怨学生讲什么会什么,一点不讲就不会,缺乏自主独立操作、思考的能力。反思这种现状是谁造成的?学生长期依赖教师的课前精心策划,课堂尽可能多地多讲,让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离开了教师就不会学了、学不会了。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出了问题。正如我们面对学生们的等级考试,老师们对学生实行“车轮战”、“题海战”,碟碟不休的讲啊讲,写了一黑板又一黑板,学生不耐烦也要受着,这时的学生哪里还听的进去呢?在时间上的打拼可谓达到了一定程度,校内可利用的时间很少很少,要从时间上突破已经不太可能。要想进一步全面提高教学成绩,只有提高课堂效率,走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二、教育观念的改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课程专家余文森说:“新课程的课堂较之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正如我们信息技术组的满金薇老师的课,满老师的角色由前台的讲师变为后台的导演。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接受式变为自主寻取式。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起着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比较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自主自信、创新求异的去获取知识。这样会使学习具有了满足需要的快乐。我们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能是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只有确立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观念,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开展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勇于探索、实践课堂教学改革。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远大理想的确立和人生价值的追求。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注重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同时,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使学科知识增长与人格健全发展和谐统一。在这种理念支撑下的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幸福和生命的意义。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我认为,有效课堂教学的精髓是成功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内驱力。教师在课堂上到底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教师只有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做,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与动手的能力,达到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目的。如果教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甚至代替学生去做一些事,那是永远培养不出学生的主动性的。正如我们信息技术组杜超和王超老师的课,他们给学生腾出巨大的空间,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师喋喋不休的“讲堂”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在这样的“学堂”上,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向上,民主平等,互助互帮,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己,展示自己,反思自己,发展自己。他们在自学中理解,在交流中反思,在互动中提高,在这样的“学堂”上,学生自主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智力、品德、体力得到了全面发展。

  因此,要实现我们理想中的课堂,是这样的:

  1、每节课要出示学习目标

  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都要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一般在2-3个,范围是一节课内容(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出示了一个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是给听课的人看的,它是一节课的纲领,所以每节课都要出示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着学习目标组织学生去学习,重点地方要给学生以提示。小结时要结合学习目标看看都学会了什么,或者有什么收获。千万不能出示了目标就完事了,学习目标要贯穿整个课堂。

  2、课堂上要让学生积极的动起来

  教师不是把知道的操作演示给学生,学生被动地听和看,被动地接受或者去模仿,而是让学生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教师要努力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在体验中理解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样的体验不仅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得到了动手能力的训练,同时也形成了“生成”的能力。

  每节课让学生都有表达、有表现、有表演、有展示的机会,这样他才会有收获和自信。

  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敢说、会说、说得精彩,在“说”中,积累成功,建立自信,学会学习,学会合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我想动手、我要动手、抢着动手”的场面,努力实现学生的“我要学” “我想学” “我乐学”的境界。

  我们要把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作为组织者,主导确立学习目标,宏观调控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作为引导者,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矫正学生的学习方向。作为合作者,主动弥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生提供咨询。

  3、质疑是深入学习的前提

  有效课堂教学就必须突出一个“学”字,让学生从“学会”转到“会学”上来;突出“思”字,让学生从“学答”转到“学问”上来。在教学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促进他们自主创新学习的目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注重示范,教给质疑的方法,可以为学生示范质疑,通过示范质疑,为学生的主动质疑打好基础。

  (二)创设条件,提供质疑机会。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

  正如我们讲的《网页中的超链接》这一课,我们简单的演示了超链接的实际现象,然后引导学生,你对该超链接现象和你见过的超链接存在哪些问题你解决不了?我们来共同交流学习。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努力创设条件,营造质疑机会。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也就是留出空白点,让他们去思考理解知识,产生种种疑点,并鼓励他们有疑必问,不懂就问,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切忌压服和讽刺。学生带着问题投入讨论研究之中,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使问题得到解决。可见,教师给学生一个质疑的机会是多么重要。

  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会“倾听”——别人说时,虚心地听,看他说的还存在什么问题,一会我还想提什么问题。在听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尊重,这样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跃起来了,效果好起来了,感觉是快乐的,体验是成功的。

  4、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课堂上,以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为主,在对知识和问题的关键点、难点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点拨是最能显见一个教师的业务功底的,正如我们组的李家鹏老师讲《信息与信息特征》这节课。他点拨得很到位,点得很巧妙,寥寥数语,以一当十,让学生们茅塞顿开,这确实是教师的真功夫。

  好教师就是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而教师在具备端正的教育态度、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还应具有深厚的知识积淀、灵活的教学机智和扎实的教学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够轻松驾驭这种“开放”的课堂。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转变

  有效课堂教学评价不再看教师讲得好不好,而是看学生学的怎么样,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般从四个方面来进行:

  1、学生的参与——学生参与的数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使用——有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方法。

  3、学生在表达时的精彩度——学生的语言、表情、动作,个人的才艺展示,对知识的理解、归纳、总结。

  4、课堂的生成——学生能否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对知识的深化、拓展,是最精彩、最宝贵的地方。

  长期以来,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教师常常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把握教材,去精心设计如何教,至于学生如何学,教师则考虑得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实际上教师应给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解决问题的空间,主动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以达到促进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发展的目的。

  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要有长远思想,从我校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根据各学科特点,循序渐进,加快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把时间放在课前准备与检查上,努力探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愿学、乐学。

  我们要共同探讨、研究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路子,发现在课改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教师和宝贵的经验。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提升改革经验,完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成绩提高,学生快乐成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撑课堂随笔【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让高效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

  所谓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那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革新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在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构建高效的课堂。”信息技术下和谐高效的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给予革新、提升和深化。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是要寻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与结合方式,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以其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与视频等为主体的媒体技术,将原本枯燥、单调的教学注入了活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逐步使课程各个要素信息化,从而促使教师有效地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与环境,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有效学习中构建高效课堂。

  一、信息技术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优化高效课堂,完成教学目标。

  (一)信息技术,优化课程设计

  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课程设计,使其迅速而大量地获取并处理各种有益的信息,做到课程设计详尽周全,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意义和课程行动指导价值。《田忌赛马》是一篇传统的历史人物故事,该课文内容还是比较容易让孩子们接受,但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赛马方法,光凭口头叙述讲解或者凭空想象恐怕难以突破。况且,生活体验和阅历相对较少的低年级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和乐于接受多媒体教学。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教材内容,学生实情,课程涉及的信息,实施本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等加以协调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有效作用,为课程实施提供一个更科学更更实效的行动方案,丰富课程实施的手段和方法,从而达到激励学习学习,提高教学效益之目的。

  (二)信息技术,优化课程实施

  信息技术手段能够代替人工所不能做到的许多事,能够达到人工所不及的效果。因此信息技术能够使我们的课程实施形式变得丰富而高效,使整个过程变得方便快捷,简洁有效,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利于教师高效教学。小学五年级思品《灾难中的救护》如果要学生仅靠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理解去解决一些难题,恐怕比这个难题本身还要难。所以依靠强大的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这些复杂的教学环节变得方便快捷而高效。通过视频,加之文本与画面的交互,孩子们看的有趣,听得用心,自然就心领神会了。可见,信息技术对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快速有效地传输大量的有用信息是非常必要的,非常有效的。况且这也能够使教师易于掌控课堂,不至于因为板书课程要点、整理教学用具等情况而疏于课堂监控。

  (三)信息技术,优化课程反馈

  信息技术的使用,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课堂信息,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能更好地对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调整改善,从而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理论和操作水平得到不断提升。信息技术还能够让教师及时地了解掌握教学效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展示自我的舞台,从而优化课程反馈。

  (四)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计算机多媒体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将学生带进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之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认知的难度。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能使教学内容、教材形态、教学方法发生重要变革。既有省时多变的优势,也可加大课堂容量,增强信息反馈,提高了练习技能,把课堂空间还给了学生。上课时教师轻松,容易控制上课进程,教师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上,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达到了因材施教、适用个别化教学需要,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五)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要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联系。对于一些低年级的课文,我们可以通过动画再现课文当时的情景。如《乌鸦喝水》的教学中,可利用动画再现乌鸦把小石子一颗一颗放到瓶子里,水慢慢升高,乌鸦就喝着了水的情景。通过这样的动画,不但让学生了解了课文的重点,而且也使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休息,真是一举两得。信息技术形象、直观地特点,使学生一看就懂,有效地解决了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高效课堂,有效地掌握知识。

  (一)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是多样而丰富的。因此,信息技术将课堂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地讲,在教学中根据学科内容,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往往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品德与社会《祖国名山》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祖国名山,我们可以找来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赏,这样不仅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祖国名山的理解。

  (二)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情感

  在激发情感方面,多媒体教学设施也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良好的多媒体音响效果,丰富了学生的视听体验,使他们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当课文内容涉及到孩子们比较陌生的事物时,多媒体课件也显示出其直观展示的长处。如学习《安塞腰鼓》一课,先连续播放粗犷豪放的演出画面,让学生看到了“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们,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擂鼓狂舞”,感受黄土高原上人们的旺盛活力,体会腰鼓的火爆热烈风格,一边引导他们倾听鼓声,那能“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使恬静的阳光变得飞溅,使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的鼓声,确是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学生的情绪迅速升温,激动、兴奋起来之后,再来朗诵课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成就学生自主学习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从而培养了学生学科学习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提前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浏览,更直观、更全面地了解了这些相关知识。而教师也可制作精美课件,在课堂上强化了重要知识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的学习环境,能够提供学生自我组织学习方法,并具有强大的学习内驱力,使学生能够长时间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

  (四)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课外知识

  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学科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自建的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教学资源。师生双方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操作平台,教学活动基于网络环境下,在交流、讨论、启发等活动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在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五)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知识面

  我在教学中经常下载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料,也下载同仁做的课件,认真地把这一节课仔细看一遍,弄清别人的教学思路,将自己的教学课件与之对比、整合,将自己的教学方法融入到课件中去。这样就能以己之长补己之短,使整堂课的教学构想存入自己的大脑,教起学来得心应手,还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如:课前我认真的观看优秀教师的授课方法,教学思路,积累和本节课有关的一些知识,在课堂中让学生感到知识领域的宽广,这样既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的教学,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六)信息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主动发展,这正是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体现。无可否认,传统教学方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实践证明,它没有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那样的显著效果。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化抽象和具体,图、音、文交互的特点,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设计巧妙的情境,激发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这当然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要优胜得多,更容易实现学生求知过程的“主动化”。

  总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即将信息技术作为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只要我们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直观、新颖、有效的优势,就会让我们的高效课堂插上腾飞的翅膀。在信息技术时代,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大势所趋,只有认真学习、努力钻研,才能发挥我们的作用,体现我们的价值。

  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撑课堂随笔【第四篇】:学习《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有感

  xx年元月学习了xxx教授讲述的《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教授从三个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此节内容:

  1、聚焦技术正在引起哪些教育变革?

  2、为何说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撑?

  3、如何善 用技术促进教育变革?

  从1996至2012年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学习方式的变迁与创新、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生态化发展、学习环境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课堂教学变革新风向、新的教育技术研究范式六个方面扫描技术正在引起的教育变革;从改变学习者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参与者之间的教育关系、学习生态、增加学习机会五方面阐释技术促变教育基本原理;基于信息技术—社会—教育 变革互动结构分析,从教育需求与问题、技术可为因 素、社会—教育可为因素构建三维空间分析技术促进 教育变革的作用点;构建技术水平、心力投入二维空间提出利用技术促进教学变革的策略;并主张以智慧教育引领信息化教育变革;最后从教育文化的视角阐明技术促变教育的实质。

  如今,我们也在进行着一场教育改革,新课程教学实施也是一种变革。在这次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 识。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村小学教师,我已经看

  到了新课改的变化,并且有了较深的体会:我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了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新课程教学实施也是一种变革,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摆在我们面前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为之不懈努力。改革有阻力,有失败,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唯一出路。通过本次视频的学习,我明确了改革教学的方向,下定了改革的决心,我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 不懈努力。

  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撑课堂随笔【第五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随笔

  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一、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既然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那么,在讲授基础知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的计算机、大屏幕,即可以进行重难点的讲解又可以进行示范演示。课堂上演示我们在课前精心制做的PowerPoint幻灯片、Flash动画等课件,配以优美的音响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学上来。教师再也不用为维持课堂纪律而花费过多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的现场发挥之中,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的技能。

  三、组织协作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所谓“协作学习”,就是指组织若干名学生或若干学习小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与学任务,并以他们小组的表现为依据获取奖励或认可的一种教学模式。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协作的社会,我们上信息技术课时,同样要教导学生与他人合作,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因为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互助取长补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这点上,我们这要是通过对学生的上机指导,通过分组练习来使学生完成对知识地巩固加深。

  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精心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还要归纳学生质疑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因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的过程,学生每完成一个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所以说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途径。

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撑课堂随笔

http://m.baibaidjt.com/shenghuosuibi/10294/

推荐访问

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持研修日志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工作随笔小班下学期总结范文汇总二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范文(通用7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工作随笔精选八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的工作随笔(合集5篇)

工作随笔

小学班主任工作随笔精选6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工作随笔(合集四篇)

工作随笔

教师工作随笔范文(精选7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合集七篇)

工作随笔

小学班主任工作随笔(锦集5篇)

工作随笔

班主任工作随笔范文汇总四篇

工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