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的高中随笔

2019-11-21   来源:高中随笔

  关于家的高中随笔【第一篇】:家有高中生

  女儿豆上高中了!上了我们省最好的高中,是她自己考上的,我很欣慰,衷心祝福我的宝贝!

  自从豆中考至今,我尽量把时间留给我的豆,尽管我知道,我什么也帮不了她,但是就那样在她身边就够了,默默的,在家里,哪怕什么也不做,她喜欢我在家里,每每我出门的时候总是听到她的一声“妈妈,早点回来”!!

  高中的生活是紧张而又压力的,住校的豆还没有什么不适,反倒很适应,忙碌而紧张,都是学霸级的同学,全省的拔尖生汇集地,能没有压力吗?月考后,听到很多的家长在担心,也有的家长在恐慌,因为孩子的反馈很不好。哭了一晚上的,哭着说不成话的,.....我不知道是担心还是该恐慌,因为豆没有给我说她的成绩,我也没有问。

  电话终于打了进来,豆告诉我,一直以来用个位排名次的她,现在是用倒数排她的名次,她嘻嘻的笑着说,考的不好,但是比她预先想的好了很多,我也在她嘻嘻的笑声中听到了她的释然!我放心了,我的宝贝很棒,她的心态她的情绪丝毫没有受到干扰,这是最棒的。毕竟刚进入高中,总有适应的过程,我相信豆!

  给她时间,相信她是最棒的!

  我用我的心在记录她成长的足迹,希望伴随她成长!!

  关于家的高中随笔【第二篇】:家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它确实是的,对于有些人来说是漂流过许多地方,对于所有人来说是漂流过青春之河,岁月之河,那么,家是什么呢?

  家,是流浪子的避风港。世上有许多漂泊在外的人,但他们心中一直保留着一个信念——回家!

  荷马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长年在外漂泊,经历了磨难和诱惑,正是因为回家的念头支撑着他。最后,女神卡吕浦索劝他永远留在她的小岛上时,他推辞道:“尊贵的女神,我知道,您美丽,长生不老,我老婆却注定要死,但我仍非常想念我的家!”

  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吟咏过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里人几行清泪。”家―游子永远的避风港。

  家,好象很巨大,又好象很琐细。要说家是一撮土,一滴水,又似乎绝非如此,家大得无法搬移,无法传递,不可替代。它是天,是地,是山,是水。

  家和民族,和祖先。和个人逝去的童年,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等等嵌在一起。说实在的,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比家更美丽,更迷人的地方。但独有自己的家乡才是自己心中最美的,象母亲一样,无可选择。家,美与不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家排遣不开的感情。

  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并可怕。

  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家乡。犹如回到了从前的港湾。我坚信,只要生命之活不灭,我们永远会怀念,留在这个尘世的家乡。

  家——一个永远的避风港!

  关于家的高中随笔【第三篇】:想家的日子

  一

  华叶焜黄燕南飞,霜草苍苍蝉不鸣。一阵晚风来急,潇潇暮雨就飘飞而下。

  秋来了,来很久了。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逢秋思归,逢秋思亲,这浓浓的情结,弥漫于每一个出门在外的游子心头,恰似这烟雨迷濛的秋。

  你想家了吗?

  是的。

  我感受到了。

  第一次出门在外,第一次带着铺盖棉被去求学,短暂的新奇与兴奋之后,接踵而来的,自然是这强烈的思归念亲之情了。

  二

  家是温馨,是慰藉,是我们心灵憩靠的港湾。

  但是,搏击风浪我们才会更快地成长,憩靠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扬帆远航。

  鸟儿若不走出父母为他营建的温暖的巢穴,那它就永远不会飞翔。

  太平洋西海岸的悬崖峭壁上,住着一种秃鹰。当小秃鹰长到三个月大时,它的父母就会把它撵出巢穴,甚至把它抓到海洋上从高空抛下,从此不许再回家。

  不走出父母的庇护,永远也成不了一只矫健威武、傲视蓝天的雄鹰!

  三

  家也是牢笼,是局限,是我们快速成长的羁绊。

  巴金笔下有个“家”,但它却是封建专制制度关押进步青年的“牢笼”,是封建势力扼杀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新一代青年的顽固堡垒。

  我们回到家,享受着家的温暖与舒适,享受着父母给我们准备好的一切,多惬意啊!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家也剥夺了多少我们自己动手锻炼成长的机会啊。襁褓包裹下的温暖,让我们的肌肤可曾经得起寒风冷雨的袭击?

  据说有一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考取了北大,可离开家开始独立生活的他竟然连剥鸡蛋都不会,最终无奈地退了学。

  囿于家的庇护,栋梁也会折断。

  四

  家更是动力,是我们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我看到许多送儿读书的父母,生活的沧桑镌刻在他们脸上,殷殷的希望充盈在他们的眼中,远远地目送着儿女走进教室的一刹那,他们开心地笑了。

  不知坐在教室里的莘莘学子,心灵深处是否有所感应,倘若有,我想他一定不会懈怠。

  一想到家中含辛茹苦的父母,想到他们期盼的目光比那宗教徒对心中的主更为虔诚,你对学习是否又重新充满了动力?

  父母给我们营造的家有荣华的,有寒酸的;有富裕的,有贫穷的。无论哪一种,靠我们自己的双手与智慧,努力去振兴它,让父母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是我们肩头应该担负起来的责任。

  五

  想家的日子,到校园的小径去走走。万年青依然绿得发亮,喷泉池四周的小花依然绽放,蟋蟀依然在草丛中弹唱,莲塘中的游鱼依然排成行……秋天了,生命并没有消寂。

  想家的日子,去操场上踢踢球,跑跑步。听耳旁的风呼啸而过,望天边的云彩朵朵,看脚下的路不断延伸,加油,加油,目标在一点点接近。秋天了,生命不能停下脚步。

  想家的日子,到阅览室去读读名人传记。竺可桢15岁出省,到上海就读于澄衷学堂和复旦公学,后又到唐山矿路学堂读书,20岁去美国留学,8年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并回国。鲁迅18岁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后被派往日本留学。茅以升15岁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20岁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与他们相比,我们可曾出过远门?

  六

  1910年秋,一位16岁的少年坚决拒绝了父亲给他安排的经商之路,独自挑着简单的行李,前往离家70余里的湘乡县立东山学校求取“新学”。临行前,他提笔写了一首《赠父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这首诗是: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位少年,就是后来站在天安门城楼向世人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少年,义无反顾地走出了“乡关”,他绝不会因恋家而裹足不前。

  想家的日了,让我们一起朗诵少年毛泽东的宣言--

  “孩儿立志出乡关……”

  关于家的高中随笔【第四篇】:温暖的家

  在这个偌大的世界里,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间,家就像是一个永远屹立在风雨中的避风港,是你唯一的依靠。是的,无论你在外面经受了多少风雨,受了多大的委屈,走进这间也许再平凡不过的房间,你就可以忘去太多不快,抹去太多泪水,依然觉得人生很美好。或许在关键时刻,这是能让在人生的旅途中走累了的你唯一可以驻足歇息的地方!在我温馨的家庭中,爸爸的幽默经常让我忍俊不禁;妈妈的体贴经常是我倍感温暖!

  我可爱的家庭,总是带给我太多感动!

  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固然繁重,时间也更紧了,每天都要很晚才能回家。好几天,天色很晚了,我却仍然在半路赶着。不知为何,平日里这段并不漫长的两点构成的一线当时显得如此煎熬,走到灯火阑珊处更是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正值寒风凛冽的冬天,更是让人毛骨悚然,黑暗促使着胆怯的我加快了脚步,渐渐地,近了,近了,离家越来越近了,一束耀眼的光芒使我不由自主地往前看,嘿,原来是我家的灯还亮着,真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激动。接着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熟悉的身影,焦急地徘徊在家门口四处张望着,定睛一看,是母亲!我诧异了,在这么冷的天为了等我而呆在外面吹着刺骨的风。此刻的我尽管耳根被冻得通红,我却丝毫没有感觉,心里不是有暖流涌过,突然发现,眼睛热热的,那一片湿湿的东西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

  我可爱的家庭中,总是带给我太多快乐!

  又是一个周末,能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放松一下,这种闲暇时光当然不能浪费啦。嘿,不过说到我家,周末的时候还真挺有趣的。一大清早,我就起来,想着上网听会儿歌,却看到老爸饶有兴致地翘起腿晃头晃脑地边听边唱着,呵,来得真不是时候。心想:看会儿电视也不错,可老妈却打断了我的思绪:“我要回看昨天晚上电视剧啦,你去客厅看。”哎,心里真不是滋味,他们倒好,还在一边偷笑。不过我最期待的就是吃晚饭时间,哈,先是一家三口盯着一盘菜,然后就在那里抢,最后经常是两败俱伤,因为我速度最快,哈哈!吃过晚饭,透过月亮照射下来的剪影,煞有介事地一起并排走在小区的花园里,享受着空气的清新,吮吸着众花掺杂在一起的花香味,别提多有趣啦!

  我可爱的家庭中,总是教会我太多做人处事的道理!

  记得那一次,我原本和同学约好去买书,结果早上我还是没有起得来,就没有去,结果被爸爸发现了,硬是要我去并给同学道歉,我刚开始不以为然,却记住了父亲语重心长的一番话“孩子,你还小,等你长大了进入社会,为人处世最重要的是诚信,如果你连这点都做不到的话,你就太失败了,这个是做人最基本的原则!”从此,我记住了,有一种道德叫诚信,并努力地去做着。

  我的家就是这样,总是在不经意间留给了我太多精彩的回忆!

  我永远也忘不了那盏永远只为我点亮的灯,我永远忘不了父亲对我的铮铮教导,我永远忘不了妈妈清晨为我而忙碌的身影!家是我的第一所学校,它教会了我坚强,教会了我感恩,教会了我宽容,教会了我诚实……使我受益匪浅!

  我的家,还有那些属于我的温暖将永远驻留我心。

  关于家的高中随笔【第五篇】:《家》读书笔记

  《家》取材于中国的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通过这个大家庭的没落与分化来描写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和革命潮流在青年一代中的激荡,这部作品奠定了巴金在中国文坛中的巨匠地位。

  巴金在《家》的代序《文学生活五十年》中写到:“《家》是我自己喜欢的作品。我自己就是在那样的家庭里长大的,我如实地描写了我的祖父和我的大哥——一个“我说了算”的专制家长和一个逆来顺受的孝顺子弟,还有一些钩心斗角、互相倾轧、损人利己、口是心非的男男女女——我的长辈们,还有那些横遭摧残的年轻生命,还有受苦、受压迫的“奴隶”们。我写这小说,仿佛挖开了我们家的坟墓。”正如巴金所说,《家》写出了高府中一代年轻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同时,也写出了在高府的底层,人们正在或先或后的觉醒。

  《家》是巴金用来批判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一件利器,于是他选取了作品中最富朝气的觉慧作为执行批判的代理人。在书中,觉慧是大胆而幼稚的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家》中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年轻一代代表,是“五四”进步新青年。《家》的另一个第三代代表觉新并不是作者要褒扬的人物,但他的命运悲剧却是批判封建宗法专制的有力罪证,因此作者用在这个人物身上的笔墨仅次于觉慧。至于《家》中第三个重要人物高老太爷,则是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因此,这一人物开篇便处于不容争辩的被否定的地位。为此,在作品中作者极力将之塑造成一个封建制度即将崩溃时期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作品写到老太爷为了觉民逃婚而大发雷霆时,有一段议论:“他只知道他的命令应该遵守,他的面子应该顾全。至于别人的幸福,他是不会顾到的。他只知道向觉新要人。他时常发脾气,骂了觉新,骂了克明;连周氏也挨了他的骂”。这段评论显然是把高老太爷作为一个批判的靶子在进行抨击了,在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觉慧式的愤慨,但更应该把它当作是作者对他所憎恨的封建制度的统治者的抨击。

  《家》中的人物,在不同类型的社会中培育,不同色泽思想浇灌、照射下生长。他们不象现在的我们,有着一层温室的护罩,他们直接面对着变幻莫测的风雨。

  今天的我,看到了他们弯延伸展的努力与永不妥协的精神。

关于家的高中随笔

http://m.baibaidjt.com/xueshengsuibi/9462/

推荐访问

关于家的高中作文(精选8篇) 关于家的高中议论文 关于家的高中作文800字
展开更多 50 %)
分享

热门关注

优秀高中随笔周记600字(通用4篇)

高中随笔

高中随笔600字优秀作文精选三篇

高中随笔

高中随笔笔记300字范文汇总三篇

高中随笔

2022年高中随笔作文优秀【四篇】

高中随笔

高中随笔作文800字(通用4篇)

高中随笔

高中随笔作文600字以上集合4篇

高中随笔

高中随笔600字范文(精选五篇)

高中随笔

高中随笔600字范文(精选4篇)

高中随笔

高中随笔600字素材【汇编三篇】

高中随笔

高中随笔600字作文【四篇】

高中随笔